今年是移民加拿大整15年,颇有感慨啊!
我们两口子96年底登陆加拿大时带进来2万多加币。一年以后只剩下2千多了。15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有了两个儿子,两栋温哥华西区的房子,两辆汽车,三辆摩托,两架钢琴,除了房子,其他东西买的都是新的。存了大约25万的养老金,算上被银行投资损失掉的,这部分应该还要高一些。两人总共交了大约40万的个人所得税,这不包括买东西时交的PST/GST/HST,这部分也该有几万了。
粗略算一算,我们还能干20年才到退休年龄,退休以后其实政府不会给我们一分钱了,就算给,也会缴税又交回去的。我们的命可能就是拿不到加拿大政府的钱吧。连很多家庭都有的联邦和省府的什么牛奶金,退消费税,家庭补贴等等,我们除了头两三年领过吧,从此再没见过。这应该是移民国家吸纳移民的主要目的吧:你为你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财富(税收),工作机会(消费),和后续发展的原动力(孩子和孩子的教育)。政府是真正的“空手道”(倒),哈哈!
虽然我们有一栋房子还有贷款,另一栋的租金已足够付贷款利息了,加上自己住的房子出租部分的租金,两栋房子全部贷款利息,地税,房屋保险租金就够了。每个月还略有结余,又要交多税了,呵呵。
两个孩子在的学校很好,成绩不是太好,中文也不好。不过两人钢琴,小提琴都考过了10级,正在准备钢琴的ARCT考试。一个还在学校乐队吹萨克斯,另一个从Youtube自学吉他。雪撬,雪板,公路滑板,滑轮,山地自行车玩得都很精,换档的越野摩托也会骑。还在学中国功夫。大孩子还准备明年开始去教人玩滑雪板,挣点零花钱,准备先从义务做起。我们也打算找地方让他俩去义务弹钢琴,拉小提琴。
我们俩工作依旧,老婆在西人公司做。我自己开公司做,没办法,去年被下岗了,不过现在挺好,花原来一半的时间挣到以前的收入不说,税还低了好多,因为不少个人消费都可以进自己公司的成本了,包括回中国,逛世博,洗桑拿,等等,哈哈!
来加拿大那么些年,最大的体会是:这个国家和人民的绝大部分真的很宽容,很和谐,很有诚信。我有各种各样的客户:政府部门,警察,中小公司,小业主,印第安部落,个人。唯一真正红过脸的是和一家东印度的夫妻律师行,不过哪怕他们,几个礼拜以后,我们还是友好往来了,生意依旧。
这里的警察我也喜欢,有几次在大街上遇到拍电影的,警察口里不停的“sir", "please", "thank you",就是让我绕着走,绝对没有命令的口吻。有一年夏天,我家附近修轻轨,修好后,有一大片工地空置,我就带小孩去骑摩托,每个周末必去,有时傍晚也去,啥事没有。终于有一天,玩完以后,要回家了,刚好我们把车骑到公路上的时候,一辆警车来了,下来一个年轻的和一个年长的警察,他们记录完事情以后,小警察说要罚款,一辆600,总共1800,因为没有牌照,保险,驾驶执照不能上路。老警察跟我说:我们商量一下再说。他把小警察拉到一边,讲了好一会儿,回来跟我说:我小时候就想有辆越野摩托,可到现在我也没有,看你的孩子们玩的很高兴,我们就不罚了。不过你们要把车推回去,不远吧?真不远,3,4个街区,不过是上坡,还是挺费劲的。不久以后那块地被围起来了。
我去过上百的公司,个人的办公室,车库厂房,部落村庄,至今还没有一处让我感觉进去不舒服的,特别是从我是有色人种的角度来说。所以时间久了,我去任何地方早就没有了我是“外来人”的感觉。当然,倒过来说,当你不觉得你是外来人的时候,也没有人会把你当外来人了。不过,回中国的时候,还是觉得在中国人堆里更舒服些,主要是很多小节可以不拘了,这些小节连我的孩子们都会说我,比如吃东西出很大的声音,等等。
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好说的了,反正来加10几年,熟人/朋友也交了不少了,有几个是排在BC富人榜里的,住在温哥华最贵的地段,不过他们是很勤俭的人,自己能做的事都尽量做完了,实在做不了才叫我去。也有在温哥华市中心东端捡破烂,卖破烂的。真的,这个人是西人,40多岁,UBC毕业的MBA,以前在我家的后巷里捡,刚开始他有钱的,但离了婚,炒股票又亏了20多万,后来靠政府救济,但只够他的租金,他租了一个小房子在我一条街,吃的主要靠卖旧货和捡,有的邻居也给,邻居中大部分是华人,大都不理他,我倒和他挺能聊的,觉得他脑袋非常聪明。反应特快。我给过他不少可卖的东西,他也喜欢找我聊天,后来屋主卖房子,他就搬走了。结果有一天我路过温哥华市中心东端,看到他推个车,上面是各种各样的旧货,我下车来想和他聊天,刚好他的车翻了,东西撒一地,我就帮他捡,再帮他把车推到僻静处,然后我们聊天。。。
都圣诞夜了,祝各位圣诞节愉快,新年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