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上海男人---我的邻居老张
--------------------------------------------------------------------------------
老张生病了。他是星期六那天和我一起去逛yard sale时,因不敌初夏的酷热而中暑的。逛yard sale逛到这个份上,也真该载入历史的史册了。而就在他倒下的前不久,他还炫耀地向我展示着穿在他身上的战利品:one dollar的皮鞋和one dollar的裤子……
老张与我在国内时就是邻居。他早年参加“革命”,初中尚未毕业就投入到了上山下乡的革命大潮流中,去了黑龙江,以后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一高等学府工作。后来他又考了托福,来到了美国。而我也阴差阳错地来到了纽约,我们又成了邻居。
同大多数从大陆来的穷学生一样,来美后,老张一边念书,一边在餐馆送外卖打工赚钱。后来,他太太和儿子也来到了美国,于是搬到了纽约的皇后区,在一幢 house的basement定居了起来。我曾去那里看望过他,只见半截出土的basement只有门口一处有一扇离开地面尺把的小小的窗子,其他的则完全遮蔽在一片黑暗当中,若大的地下室一边用薄薄的木板围出一个地方,那是他们夫妻俩睡觉的地方,而他们的儿子则睡在basement另一边靠楼梯的地方。再往里走便是窄窄的通道,一边是盥洗的地方,再往前走几步就到底了,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厨房,也没有窗户,真不知道烧饭的味道和厕所的味道混合起来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basement不高,勉强能容一个成人抬起头来,老张在那里行走时弯着腰,不时还要躲避着那头顶上垂下来的地方。不时,头顶上还有楼上 “咯咯”地走在楼板上的声音。我知道,在这种地方住久了,那种晦气是不会让人交上好运的。离别后,我好几次打电话给他,想叫他从那个鬼地方搬出来,但他一直没有允诺。
就在那段时间里,老张修完了所学的电脑硕士专业,顺利的毕业了,而面临着他的又是寻找工作的新的考验。一连好久的日子,我打电话去他家都没有人接,而只有 message开着。我很纳闷,后来过了好久我才知道,因为他怕自己的语言不太好,招聘公司打来电话时会一时反应不过来,而设定的message。这样他只要看见外面有电话打进来,就可以慢慢地将里面的英文翻译成中文,理解了里面的意思后,再用中文将要回答的内容翻译成英文,然后再打电话过去。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老张果然找到工作了,而且是西装革履,十分风光地去的。然而好事多磨,没想到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打道回府。好在中国人特有的韧性,愚公移山,挖山不止,于是老张家的电话又变得打不通起来。
老张所学的专业是电脑,当然找到的工作也是与电脑有关的。从学校毕业后到现在,老张已不知折腾过多少次了。老张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当然这不是那种体力上的辛苦,而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常常,当老板交给他一个工作,并限定时间完成,老张更是废寝忘食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即使是这样,往往有时还不能按时完成。后来我太太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你感到自己实在不行时,不妨找个人帮你做一下,你则付给那个人一点报酬。这样,你虽然花了一点钱,但工作完成了,老板对你也满意了,而工作也就保住了。这岂不是花小钱赚大钱的好办法吗?只不过此一妙计不知道老张最后是否采纳。
后来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太太在所在的单位登记了一套公寓,于是,我们便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老张。当时,再加上老张的父母也要到美国来探亲,如果让他们看见自己的儿子住在这种地方,也实在会使老人太心寒了。老张搬到这边后,我们又成了更近的邻居。他喜欢车子,尽管上下班用不着,他还是买了一辆二手车,在周末偶尔的用一下。有了车子,老张的活动范围更大了。起初,他只是周末在唐人街的孔子大厦边上排着长长的队伍买一些便宜的蔬菜,有车后,他更是将这范围扩大到更远的地方,什么法拉盛、艾姆赫斯特等地方都有他的足迹。他能很迅速地了解到哪个地方,哪家商店的哪个蔬菜、哪种鱼类最便宜,然后便会风尘仆仆地驾上一个多时的汽车,赶到那里去采购。再往后,老张又发现每天傍晚的六、七点钟,唐人街的街头是采购的最佳时机,许多店家将当天未能卖完而又不能保存的蔬菜水果放在路边,one dollar一包的卖掉。所以,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傍晚,又经常能在唐人街的马路上看见老张那熟悉的身影了。
其实,比起许多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来说,当时的老张夫妻俩都有工作,而且老张当时一年的年薪至少也有六、七万,加起来的收入也算是不少的,应该可以归于美国的中产阶级这一行列。可一谈及钱,老张和他的太太则一脸苦相地告之,全部炒股票赔光了。原来,老张求财心切,将一切股票都买了高科技股,没想到现在跌的如此惨重,当然老张也一个跟头栽了进去,与股票同生死共存亡了。只是老张他们在有钱时没有舍得花,到如今没有钱也就更舍不得花了。
海外居,大不易。其实在美利坚和众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作为第一代新移民,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辛酸的故事,特别是大洋两岸那割舍不断的亲情与惦念,更令人淆然泪下。直到现在,老张的父母还不知道他们的儿子在美国这个世界首富之国曾居住过的basement,也不知道他们的儿子在美国那不易的海外洋生活,而老张也不知道,就在他面临着又一次失去工作的同时,他的父母却在国内被查出了癌症,当我得到这个消息时,曾思量了好久,最终也没能告诉老张。而至于老张失业的消息,老张也早就告诉过我,不要将此一消息传到国内他父母的耳中,其拳拳孝子之心,真是令人不甚唏嘘。
后注:此文是两、三年前写的,一直按住没发,是希望他能交上好运。但去年得到一个迟到的消息,随着小布的上台,失业大军的增加,老张又失业了,而且直至如今。
纽约的上海男人---我的邻居老张
所有跟帖:
•
我觉得中国人生活的困苦有许多原因!
-四十王老五-
♀
(634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3:59:05
•
Very good points. May God
-NoWorry-
♂
(83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7:55:09
•
你怎么就40王老五呢?我不信耶。。。嘿嘿
-王老五不错嘛:)-
♀
(0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12:13:09
•
王老五也不都是乱头发,脏衣服,一脸的失败样!
-四十王老五-
♀
(0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13:46:48
•
excellent point, right on!
-jchan-
♂
(147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13:38:24
•
对于他,有的是敬佩和同情
-mamamiya-
♀
(986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4:20:55
•
I agree with you, it is very
-noworry-
♂
(274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7:59:36
•
may I ask you to prey with me
-mamamiya-
♀
(244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8:28:40
•
God Bless them, too.
-noworry-
♂
(194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8:41:00
•
美国还有公司登记公寓的?什么机会让给别人?是中国吧
-胡说八道的东东-
♀
(0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4:41:44
•
回复:美国还有公司登记公寓的?什么机会让给别人?是中国吧
-justinthis-
♀
(95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5:51:12
•
搞笑,福利房面向所有人,只要够资格,上网站或地方政府
-申请就可以啦-
♀
(0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12:45:33
•
自己不懂,讲话这么刻薄,你啊,在美国会吃亏的
-不懂装懂是吃亏-
♀
(0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9:06:25
•
回复:纽约的上海男人---我的邻
-sowhat-
♀
(186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6:27:24
•
Jobs opportunity & Fun factor
-pro-
♂
(17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8:21:41
•
most chinese are like that
-pro-
♂
(0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6:29:27
•
程度不同,年轻的好些,从赤贫年代来的都这样,也没什么奇怪
-只要自己觉得过得去-
♀
(0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8:12:36
•
这片文真是很感人。为老张经历的这些艰辛。
-马安妮-
♀
(207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7:17:09
•
good point, Try to be happy
-noworry-
♂
(77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8:03:21
•
yes, no worry. Happy holiday.
-马安妮-
♀
(0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09:02:25
•
挺感人的,尤其在这大过年的时候.如遇到脆弱的人,就会....
-寒冰剑-
♀
(0 bytes)
()
12/27/2004 postreply
10: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