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是追求大一统却又没有能力管理的畸形产品(官场文化)

中国文化是追求大一统却又没有能力管理的畸形产品(官场文化)

 

中国文化的精华,时至今日,仍然是先秦百家争鸣时代传下来的.为什么其后两千年,进步甚微不说,更是逐步退化呢.其根本原因就是追求大一统却又没有能力有效管理.结果只能靠强制欺骗愚昧来统治.能力只有那么多,个大内虚才实质上等量或更少,便于管理.所以中国历史上,貌似庞大,可被小而实的对手打垮几乎成了定律.根本没法跟当今美国,历史上的英帝国,乃至罗马帝国相比.

先秦文化仔细看起来其实和现代/欧洲文明,古罗马古希腊文明,有很大相似之处.究其根源就在于它们都建立在分权分利的基础上.先秦时代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封建时代.秦统一是分权到独裁的第一步.是国家统一.西汉开始的封建已经基本上限制在皇族之内,制约效果大减.更加上州县制度的占主体.对秦朝是略有反复,但总体上行政大一统的趋势也是不能避免.

从分封到州县,中央全力大增.但是技术能力上又不可能直接有效管理这么大的疆域.于是开始是萧规曹随无为而治(少找事就好管了嘛).放权似乎还是有所成效.但是发展复杂后,无为总不能解决很多问题.怎么办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毛思想,邓理论,江核心,根都是从这来的.三纲五常一洗脑,不就好管了.

但是呢,还是有不好胡弄的.就是士族大家族.虽然不象以前那样分封了,但是独立一方影响行政还是免不了的.这个斗争一直持续到三国南北隋唐.大世家连皇族都是可以看不上的,自然有对皇室的制约作用.所以皇帝很不高兴,要开科取士.利用寒士打击世家.于是自行政统一,思想统一后,取才做官统一.所以到隋唐,并没有真正独尊儒术,科举考试和儒的关系也不是很密切.但是到了宋以后,科举也日益只考儒学,甚至更搞出理学这样的极端宗教主义.

到宋,皇权由与世家分权(比如,王与马共天下)转换为于儒生(士大夫)共天下.儒生比世家的连续性和团体性都差得多,所以对皇权的制约就进一步下降.明对于宋,士大夫/儒生的地位更不如,但官僚集团合力仍然可以制约皇权.但这样一来,就更进一步又分权制约到了是皇帝还是某阶段官僚核心集团独裁.集权更加严重.到清朝,大臣都成了奴才,皇权独裁到达顶峰.文字狱也前所未有.大一统功德圆满.

从以上历史脉洛不难看出,大一统越彻底,思想越禁锢,创造力越低落,中国越衰退.而一切中国今日之弊端,无不来自于领导权威,等级特权的思想文化制度.而无不形成发展于大一统的进程中.

 

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就是合作把蛋糕做大,同时参与的各方都从中得到合理份额的好处.或者说,团体内部必须有良好的互动机制.这个机制有两大关键,一个是技术上的物质交流(交通)和信息交流;一个是法制上的体制上的谈判/立法规范各方关系和有效执行法规契约的机制.所以各国参与全球化,归根到底是利益驱动, 而不会为全球化而全球化,甚至不惜损害自己国家利益.地方忠于国家也是国家的总体利益代表了地方大方向,所争不过是分配比例.如果国家严重损害一个地方利益,地方也必然独立涌动.

所以要想大一统,必须政治上有合作共赢的体制,技术上有具体实施的保障.而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缺少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技术条件.所以最终结果是中央利益建立在严重损害地方乃至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所以虽大却不稳不强.

罗马帝国在技术上靠的是地中海的四通八达.英帝国则更是靠海洋技术联络.同时两者在行政上也都是核心区很小的郡县管理制(意大利半岛和英伦岛,不过一省之地).其他外围其实是半分封半殖民的总督/土王管理制.再加议会代表的分赃.从而达到各方利益的协调.而美国的技术和制度就更不用提了.美国的州县范围看似远大于英意,但按速度时间来测量,恐怕远小于当年,故而容易统治,更不要说美国制度的更加完善,州与联邦的分权等等.

中国历史上的州县疆域远远大于英岛意岛,而交通拍马不及.车同辙,书同文还有后来的大运河虽然有利于交流,但比起地中海的运力和抵达范围实在是小得很.所以统治需求和统治技术天山地下.更没有议会制度.中央根本没有能力有效合作管理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地方搞死搞弱,强干弱枝.把人民搞愚蠢.否则无法统一.所以历史上中央帝国被几十分之一的小小部落搞的焦头烂额,让人觉得实在是不可理解.就是因为几十倍的大朝庭其实根本是硬捏到一起的架子,根本不能统一行动,只能统一堆着,一活动就塌了.

所有跟帖: 

-543- 给 54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03/2011 postreply 08:29:1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