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害怕艾未未?】3月29日将于PBS播出(视频)




一部介绍知名中国艺术家/维权人士艾未未的长篇纪录片。 近些年, 未未因其独特的艺术及其政治主张在国际范围获得极大关注。透过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生活与艺术,本片希望为观众展示他的独特艺术实践与其维权行动的迷人交错。从2008年到2010年, 长居北京的美国记者兼独立电影人陈爱丽(Alison Klayman)获得了长期跟踪拍摄艾未未的宝贵机会。陈爱丽不仅记录了艾未未的多次重要艺展的准备工作和他与家人的生活点滴,更亲历了艾未未与中国官方的”摩擦”。陈爱丽对艾未未长达两年的跟踪拍摄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撇中国之机,也将这位特别的中国公众人物呈现在荧幕前。



艾未未1957年生于北京。他是中国著名诗人艾青之子。艾未未在幼年就随同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政治流放的父亲来到了偏远的新疆。直到20年后,艾青才得到平反,全家得以重回北京。1978年,艾未未回到北京,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并且参加了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先锋派艺术活动。 1981年, 艾未未离开中国来到美国纽约继续其艺术探索并且在1983年入读帕森设计学院。虽然艾未未从未完成他在帕森的学业,但是他在纽约一呆就是十几年光景。在纽约,他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并成了不断壮大的大陆艺术家群体在美国的地主。1993年艾未未在父亲艾青的请求下回到北京。此后,他开始参与这个城市新兴的实验艺术。在1993年到2000年间,艾未未与诸多艺术家,策展人以及独立学者合作,通过出版展览等活动积极推动着中国现当代艺术版图的扩展。1999年, 艾未未建立了他自己的FAKE设计工作室,这里成了他艺术、建筑和设计工作的中心。艾未未最近的作品包括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urbine大厅的葵花子展览,2009年在东京森美术馆的展览以及同年在德国慕尼黑 Haus der Kunst的展览。艾未未也参与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主赛场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工作。2007年,他与 documenta XII 艺术展合作, 将1001个中国人不远万里带到了德国的卡塞尔。2008年,在艾未未批评奥运会是政府的政治宣传后,他的生活和艺术作品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同年,艾未未在公共视野中也成为了一个维权人士。他组织志愿者们到汶川地震区挨家挨户走访收集到了5000多因豆腐渣工程而遇难的学生名字。在艾未未不断将政治,维权和艺术在他的作品中融合的同时,艾未未也成为诸多高调批评政府的人士之一。他的行为致使他的博客被封,生活受到监控;2009年他与成都警方发生了一次激烈冲突;2010年他被短时间软禁,后因”危害国家安全”被限制出境;2011年1月他的上海马陆工作室被当地相关部门强拆。尽管面对诸多威胁,艾未未从未放弃过他勇于直言的作风以及对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坚持。二者在当今之中国皆脆弱而宝贵。艾未未的生活和作品折射着当代中国变换的复杂性。他已经超越了所谓文化人物的概念,而他对艺术和维权的巧妙融合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回响不绝。


Click:
【谁害怕艾未未?】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今天的中国人拥有当年黑奴一半的自由(图)
  • 散:::步:::::
  • 又学一新词
  • 我问女同学:你会生吗?[图]
  • 中国人自己起的最有“菜花”的店铺名 (组图)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