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记录 6 (关于中文的语言学。。)
昨天读了粱实秋先生散文篇中的一篇小文《盆栽》。阅读之间查了两个词组:盆盎与憬然。这两个词组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自然是因为国文的浅薄而致。查阅间惊讶地发现中国词语的丰富。就一个“然”字竟然有那么多的不同应用点在所表达的意思上。
文采的丰富与用典是离不开的。听说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作诗之前,必然要先阅典一番.难怪后人研究他的诗句感觉隐晦,比较难以清明。且不说诗的意境,想象在留白之间互为晕?染,再则典的精湛,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更甚。
中国最早有系统性对于文字构成与解释当属东汉时期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也可简称为《说文》。原书早已失传,书中大部分内容由汉朝后其他经典中出现。后经宋朝学者重新编纂,流世为大徐本。这套字典一直延续实用致清朝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后归入清朝的四书全库中的经部。
中国汉字的语言学研究复杂在于语述(分为语音与语意),语韵。首先语音由于历史不同时间的标准语言与地方方言交接密切,对于语音精确性的描述记载只能以历史性的表达方式来完成;那意味着对于历史的涵义要有正确的认识。语意的最后完成以文字为定型。至于语韵,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应为内涵,那属于形而上的哲学范畴。
现代人所看到的典经最早以文字成型方式流传各个朝代朝廷贵族士大夫阶层。后来一个阶段性的贵族势力瓦解,引进了科取制度,从民间中挖取人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