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识字:木,林,森

来源: 2025-09-29 05:41:5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木,林,森的演变

 

 
                             

从左至右: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 (森的大篆缺失)

拼音:木 – Mu4;林 – Lin2;  – Sen1

教师指南

甲骨文:木就是一棵树。古代的木材就是砍树得来,所以画一棵树就代表木。在树字出现之前,木就有树的意思。木字中间一竖是树干,两边是冲下和冲上的树枝。林用两棵树表示,当然不止两棵。森则用三棵树表示,意思是很多很多树。

大篆:与甲骨文相似。森虽然没有大篆,但如果有的话,也是三个木。

小篆:字形对称,笔画圆转,其他与甲骨文,大篆相似。

隶书:这是大家熟悉的。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

木字旁的变化

木字旁在隶书之前与木字没有区别,但到了隶书以后,包括楷书,宋体字,木字旁原来右边的一捺改成了一点。这是因为隶书之前的木字,甲骨文,大篆上下树枝间隔很大,笔画不长,两个木字放在一起没有问题。小篆因为笔画都是内收,所以也没有问题。但到了隶书,撇捺很夸张地外展,而且很长,两个木字紧挨着放在一起,左边木的捺,与右边木的撇就会打架,就是交叉在一起。如果不让它们相碰,就只能把两个木字相隔很远,这样的话,人们容易误以为是木木两个字,而不是一个字。最后老祖宗想出的办法是:把左边木的捺改成点,避免了笔画之间的交叉。在书法上这叫让位。一般是左让右,比如禾字旁,示字旁,衣字旁,等。上让下,比如竹字头就是竹字压缩后形成的。另外,草字头,穴字头,宝盖头,等都是上让下的例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