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哥
我和我哥向来关系和睦,但因为差了将近十岁,少年和青年时有一种“代沟”的感觉。人到中年,特别是父母走后,我们精神上的契合越来越紧密、越来越贴心。我真是真心感恩生命里有他,给我各种扶持和鼓励。
我的父母和同辈人相比,更加开明、温和、爱孩子,他们最了不起的是在动乱的年代,不论自己如何受冲击、如何受苦,但始终没把心里的怨愤和悲苦发泄到孩子身上,丝毫没有。但回头想想,是不是也有一碗水没端平的时候?有的。他们更多的偏爱和鼓励是在我身上。
我是家里那个出彩的、飞得高飞得远的孩子;我哥是那个散淡的、守着父母守着家、躺平的孩子。在那个大家都奋发向上的日子里,我爸爸是颇有微词的。
等我爸这个家庭的顶梁柱老了、做不动家事了,我哥毫不犹豫就办了内退,扎上我爸的围裙,一下子从不会做饭的小白成了照顾父母一日三餐的“家庭煮夫”,厨艺也越来越好,真让我刮目相看。更不要说其他各种方面对父母的扶助。
我每年回家,他是那个给我做饭、饭桌上微笑着默默听我讲见闻的大哥;是那个带着我和孩子去逛景点,然后回程给叫渴的我们买两瓶饮料自己等着回家喝凉白开的大哥(倒也不是全是为了省钱,我哥吃东西很自律);是那个我说新家还没有置办窗帘,他带我看货踩点,然后背着做好的窗帘热得满头汗的大哥......
父母走后,我哥成了我精神上的支柱。以前我们聊父母、孩子、家事,但很少深入地聊生活。现在,不论是聊政治、经济、生活、生死,我哥都很有见解,而且很多想法和我不谋而合,让我惊叹“亲哥就是亲哥啊”!但我有时也想,这么多年,是不是因为我爸的“微词”和我的“锋芒”,让我哥哥在家里收起了“棱角”。如果如此,真是很抱歉啊。
我哥也算好人好报,他内退得早,后来不知怎么弄的,退休金反而比干到退休年龄才退的同事高,而且是妥妥的“事业编”。我哥常和我说的一句是“别挂念家里,我们家钱根本用不完”。
这话要让真正的富人笑掉大牙了。但现在回看,我哥这种心态真的好,不攀比不内耗。而且,人的消费模式是有惯性的,普通人不会突然抽风去买私人飞机对不对?我们孩子爸也夸过我哥心态好,虽然他的退休金让富人开一瓶陈年拉菲啥的估计就没了,但他压根没这个需求也不向往这种生活啊,可不是钱够够的。
送走了父母,我哥也从烟火气满满的市中心,搬到他心心念念的城东,住上了推窗可远眺紫金山、南北通透的大平层。我今年回国第一次去他的新家,我好喜欢。他认真地问“你真认为这房子特别好”?我说“真的特别好”。他说“你看我给你们留了房间回来住”。我心里满满的感动。
我哥长得高大帅气(年轻时啊,现在不谈了,谁又不是如此呢~),性格“糯糯的”,是个典型的江南男人,但做事常常优柔寡断。说个他拖拉的事:他屁股上长了个脂肪瘤,好多年了;我告诉他我的教训:出国前我后背有一个,也是拖拉多年,飞到美国就发作了,发炎、痛,去校医院做手术,那时英语很差,搞得紧张得要命。我每次说去门诊做掉吧,他就各种理由:天气太热啦,狗狗就黏他别人遛会生气啦,等等。
越长越大,前两天总算下决心了。
国内时间下午的手术。我都躺下快睡着了,突然跳起来把我的红玉挂件挂上。然后凌晨四点多就醒来抓起手机:一切顺利,已经回家了。
想到我儿子、我侄女都被害得没有兄弟姐妹,以后什么都得一个人扛,很唏嘘遗憾。不过他们从来没有体会过有手足的好处,可能也没有期盼。再说以后还有机器人不是?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