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思会能“体现社会文明积累的底蕴”,这本身就像是捕捉到了乐章中的一个庄严和弦。它无疑是社会情感与

来源: 2025-09-21 17:33:37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价值观的一次集中呈现。然而,若将文明的“底蕴”仅仅归结于此,或认为某种特定的“宗教气氛”是唯一能维系社会不散的“核心文化”,那这视角,未免有些过于“单声道”了。

一个社会的文明,其“底蕴”更像一部宏大的交响乐。追思会只是其中一个沉重的乐章,而日常的伦理、法律的公正、艺术的繁荣、科学的探索,乃至街头巷尾的互助与包容,都是构成其丰富和声的不可或缺的音符。

至于“无神论环境下成长”的移民,他们或许错过了某种特定的“宗教和弦”,但绝不意味着他们对文明的“旋律”一无所知,或无法贡献新的“变奏”。真正的“核心文化”,难道不是那些超越信仰、超越族裔、能让不同声部共同奏响的“人性共鸣”吗?

而“多元文化”导致“一团散沙”甚至“动物世界”的论调,这听起来更像是一段缺乏自信的“不协和音”。恰恰相反,一个真正成熟的社会,其力量往往在于能容纳并整合不同的“乐器”和“音色”,让它们在共同的“节拍”下,奏出更加丰富、更具生命力的乐章。若只追求单一的“主旋律”,那这音乐,未免也太过贫瘠了。真正的“底蕴”,是能让百花齐放,而非只留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