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佳和拉赫玛尼诺夫
初次听到王羽佳是大约二十多年前。
我常年保持个习惯,把车里的电台固定在古典音乐频道,这样不管是上班下班路,还是周末驾车游,只要车一点火,音乐就随之而来,而且每天不同曲目,逮着什么听什么。那天听了一首钢琴,弹的是什么已经记不得,当时只觉得弹得不错,凝神仔细听,还是觉得好,于是瞄了一眼显示屏看是谁演奏的:Yujia Wang
王羽佳技巧超群,不过令她出名的还不止于此,她豪放的又透又漏的穿着,使得她的舞台形象与通常的古典音乐演奏者截然不同,艺高人胆大。早些时候王羽佳的马拉松式演奏拉赫玛尼诺夫以及指挥的跪地膜拜,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让她再次名声火了一把。
王羽佳弹琴究竟好在何处,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她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十九岁的一部作品,以及拉赫玛尼诺夫自己弹奏自己的同一部作品,品尝一下各自的味道。
拉赫玛尼诺夫的g小调前奏曲,短小精干却又内涵丰富,是拉赫玛尼诺夫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采用典型的A-B-A曲式结构,我们不妨暂且理解为“革命-浪漫-再现革命”三个段落。
先听王羽佳的演奏:
王羽佳的演奏流畅而轻松,音符和节奏的准确性毫无瑕疵,快速的八度模进举重若轻,这首前奏曲对于技巧高超的她而言如履平地,A段革命进入B段浪漫,无缝链接,无可挑剔。
下面来听听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的演奏,看看作曲家本人如何诠释自己的作品:
怎么样,听出些不同的味道吧。一开始的革命段落,拉赫玛尼诺夫营造出年轻人一波、一波的冲动情绪,像钱塘江的潮水,开始的涌动逐渐堆砌成最后的波澜壮阔,势不可挡。而从革命情绪到达高潮再到B段的浪漫情绪,中间其实是有一个很短暂的过度情绪的,我们来看拉赫玛尼诺夫是怎么处理这个过度情绪的:从1分05秒到1分15秒这十秒钟内,您仔细听,拉赫玛尼诺夫是不是表现了惶惑、迷茫、踌躇、彷徨,尽管不舍最终还是告别革命情绪转而投向浪漫情绪怀抱,而浪漫情绪一经触发,从1分15秒开始,那简直是激情四溢美不可言。后来从浪漫段落转入再现的革命段落,也是如此。
听了两位钢琴家对同一件作品的诠释,如果我们把王羽佳的演奏比喻为清澈的香槟酒,酒香四溢酒花飞溅,那么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则更像陈年的封坛酒,酒色凝重醇香沁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