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8: 中大康园早期建筑的一部分(国内海外华人华侨捐助)
图1: 中大康园的早期建筑群,大多资金源于捐助,粗略可分国内海外华人华侨一类,以及由外国人士或公司赠送一类,建筑名字上是“堂”,据介绍一般是前一类;建筑名字是“屋”,基本是后一类,但不完全如此也有例外。
图2-6: 十友堂和八角亭。校网信息是主要由香港、美国、秘鲁和广州的十位校友捐赠,最早为农学院里面有实验室、展览室、教室办公室还有蔬菜肉类门市部等,十友堂外面修建的八角亭是农学院的小卖部,出售各种自产的零食瓜果饮料小吃之类,近100年之前学生群聚热闹欢乐,现在的话讲是网红打卡必到之地。
图7-11:张弼士堂。“中山大学首个以华人姓名命名的独资捐建建筑。清末民初实业家,南洋富商马来西亚华人领袖、实业家、外交家、教育家,爱国侨领、近代中国“实业兴邦”的先驱、张裕葡萄酒创始人。”
图12-17:爪哇堂。“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钟荣光于1919年赴南洋募资筹建,1920年竣工,以印尼华侨捐资者命名。”
图18-19:陆祐堂。“陆佑,著名华侨实业家、金融家,慈善家。早岁“卖猪仔”南来马来亚,后成为当时马来亚最显赫、最富裕的企业家,曾为马来亚的“锡矿大王”和“橡胶大王”。”
图20-22:模范村的一例。“模范村一共是13栋红楼,最早的修建于1918年前后,最迟的则在1930年前后。由于出资人多是美国的慈善家和北美华人,红楼糅合了西式建筑元素和中国的风格。中式的红砖绿瓦,墙体上却嵌进一扇扇拱形窗户,而内里更是西式壁炉装点。”
图23-30:谭礼庭屋。“百年之前的1925年,广东“船王”谭礼庭捐资修建。广州近代造船业的先驱之一、能源巨贾谭礼庭最后把9艘汽轮、一座码头、数十间商铺以及家里的豪宅全部捐给了岭南大学。现在这儿半边使用半边修葺。”
图31-35:广寒宫。“由中国妇女和新泽西州岭南之友共同捐资,1933年建成,延续70年的女研究生宿舍,现在是医学院男女生都有的宿舍楼。”
图36-37:马岗堂。“由岭南社团及海外友人捐建,1936年落成。初为基督教小礼拜堂。”
图38-41:哲生堂。“1931年由国民政府铁道部拨款建成,为纪念时任铁道部部长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字哲生)而命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