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雄安新区让人捏把汗
雄安新区让人捏把汗
拖了两年多的雄安新区近日征迁安置工作正式启动实施。据报道,雄 安新区的规划迟迟不能如期进行是因为它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之 一的就是选址问题。有不少大陆学者包括一些专业人士、规划者对雄 安新区选址一直都存在着争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争议的呢? 旅居德国的著名环保生态学专家王维洛博士近日在网上发表文章,指 出雄安新区的选址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王维洛博士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呢?根据是什么?本台记者就此采访了王维洛博士。
记者:王博士,您好。我看网上报道说,雄安新区的功能之一就是疏 散一些北京过分拥挤的人口。迁移首都在国外也有发生。
王维洛:国外新选首都当时有个风潮,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巴西 的巴西利亚开始的。巴西把它的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旁边的一个新 的城市,它叫巴西里亚。巴西里亚完全在空地上盖的,完全是按照规 划人员想像当中的一个什么样子的来进行规划的。后来很多国家, 很多地方也采取了这个办法,比如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行 政部门,从吉隆坡搬出去,搬到旁边的也是一块空地上建起来的。 还有像缅甸,缅甸的军政府就把缅甸的中央政府从仰光搬到旁边的一 个镇上。
世界上很多比如像南非的首都也不是在最大的城市,而是在最大城市 的旁边,完全是只有中央行政管理的这一部分功能,因为它比较好管 理,这个城市看上去比较新。就拿印度来说,印度有德理和新德里。
记者:对,一般人们好像比较熟悉新德里。
王维洛:新德里就是在德理旁边的一块地上建的,把中央的政府的功 能就搬到了新德里去了,大使馆也都搬过去了。所以它新盖的环境的 就比较好,不像老的德理这么拥挤。这是一个规划上的手段。 我们看到它搬是搬什么呢?是搬中央政府的这部分, 因为中央政府一搬,中央政府的部都搬了,大使馆区也跟着搬。 而一般的大使馆区是相对来说居住条件比较好,用地也是比较大的。
而北京正好是反的,中央政府占的紫禁城不搬,而是把北京市政府搬 到通州去了,它说是为了减轻北京人口压力。你想一个首都城市,世 界上哪一个城市最中心的那个地方肯定是市政大厅,市政大厅里面又 有一个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呢?是结婚的那个厅堂,那是人最多的也 是最热闹的,每个周末都有人结婚,热热闹闹很高兴的样子。 市政厅是中心,而不是中央政府是中心。
但北京就正好是相反的,我们中央政府在的那个紫禁城,我是不搬的 ,北京市政府先搬出去。搬出去了呢,还有很多比如是它计划的有北 京的一些大医院要搬出去,一些高校要搬出去, 北京的一些科研单位要搬出去,甚至连解放军的三军总部也要搬出紫 禁城,就是内城这一块。本来紫禁城只有北京我们所说的一环,第一 环紫禁城的城墙内围着的那一圈,现在不够中央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这 些首长们住的了,现在它要把二环以内的人,基本上都给清理清理, 搬出去,为他们中央政府的这个地方和他们领导住的地方给开开道。
在国外一个总理,一个总统,一个部长,下台你就下台,你该干啥去 干啥去,你不能老赖在中南海那个地方住,但中国不行,中国是一代 一代养着的,有国家级领导人,有副国级领导人,有部长级领导人, 有省级的,都在那里占着位置。所以北京城里的中央政府的领导人的 需求就越来越大了,用地要求就越来越大。 他们不是像中国老百姓住的那个高层的楼,他们新的四合院, 北京紫禁城旁边的那一圈新盖的四合院,那是给他们中央首长们留的 ,给他们的家人留的,他们又是世袭的,这个世袭下去, 包袱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他就要想出一个要减轻北京的所谓非首都功 能,要把这些非首都功能搬出去,所以除了通州成了北京市政府的所 在地以外,他就说还要想建雄安新区,这就是雄安新区的来历。
记者:一般对选址要考虑哪些因素?
王维洛:选一块地方做首都或者做一个经济特区,首先照中国人说有 个风水,外国人也看地势地理。中国人有很多人研究风水,就讲中国 历史上有多少个城市被当作过首都。比如说西安,洛阳,开封, 杭州,南京,北京,也就是6个城市,有的城市是只做过一朝, 比如杭州只做过南宋的首都,有的城市做过很多朝代的首都, 比如说像西安、洛阳,北京也是做过三朝的首都, 元明清一直到现在都是首都。南京也是做过几朝的首都,比如明朝, 再前面的时候也做过首都,不是一个大统一的朝代, 明朝是南京做首都,国民政府的时候南京是首都。
北京为什么会被选作首都呢?有很多的说法,说北京的风水条件好, 最早选北京做首都的是金人,是外族人,不是汉人选的,后来的元朝 选北京做首都,也是外族人选的,是蒙古人选的。北京的地势是一个 什么样的地势呢?北京的北边是燕山山脉,北京的西边(右边) 是太行山山脉,北边和西边是高山。往下地势慢慢变平缓了, 它的南边面朝着华北平原,东边是渤海,所以它的水和土条件都很好 。人家老是说北京缺水缺水,其实不对,北京并不缺水, 北京的水土条件相当好。所以那个时候金人、元朝的蒙古人都选了这 里做首都。后来的明朝,后来的清朝,也选了这里做了首都。
北京当时供水主要靠什么呢?靠一条河叫永定河,当时因为永定河是 从西流向东的,沿着太行山山路是从南往北的这条路,就是从华北平 原或者说中原联系内蒙古平原的这么一条通道。在这里它和永定河有 个交叉口,就是当时渡船的那个地方,这里渡过永定河, 然后往北走,然后才能进入到内蒙高原,它是条交通要道。
我们知道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是选在水旁边的,河流的旁边的,无论是 西安、洛阳、开封,还是杭州、南京,都是选在水旁边的。北京的城 址没有直接选在永定河的旁边,因为这里是水陆交界的地方, 以前是靠渡船,后来就修了座桥叫卢沟桥。 当时为什么没有直接选在永定河河边呢,就是因为永定河的洪水如果 来的话,会把旁边的地区给淹了。所以当时的人就退一步, 就选再往北,再高点的地方,离永定河不远的地方就修了北京城。
他就是应了古人那时候的教诲,你要选城址的时候,地势不能选的太 高,因为地势选的太高的话,供水就不方便。但是你又不能选的离水 太近的地方。就是说北京选的那个地方,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能够避免洪水,但又靠水比较近的地方,这是选址的时候最基本的原 则。
大家几年以前看过比较多的报道,鄱阳湖一到冬天了,旱季,湖底就 朝天了,一片草原。又能开车,又能干什么的。一到汛期的时候, 这里又被淹没了,洪水又来了。你不会选这个地方去建一个什么经济 特区吧。
雄安新区的选址就选在了白洋淀旁边,认为是华北的一颗明珠,华北 平原上最大的一个淡水湖泊。
记者:我看您在文章中提到雄安新区选址有误,您为什么这么看呢?
王维洛:当时大家都不太知道,因为2017年4月1日的时候,当 时中国的媒体公布了一个讯息说,习近平考察了雄安新区,中共中央 做出决定要在这里建立一个新区。雄安新区第一步的用地是200平 方公里,未来再发展到1000平方公里, 再未来发展到2000平方公里。按照中国的城市规划的用地需求, 大概是这么一个概念,一平方公理土地安置一万人,一百平方公里的 土地就要安置一百万人。雄安新区第一期的规模是一百万人,雄安新 区的二期规模是一千万人,雄安新区的远期规模是两千万人。
白洋淀是在华北平原最低洼的地区,地质上我们称华北平原这一块地 方叫华北凹陷,它是个塌下去的地方,有很多断裂。它的上面是覆盖 着是黄河的冲击层,因为黄河有一段时间,不是按照现在的河道走的 ,黄河是从天津这里入海的,所以它上面盖的是一层黄河淤积的泥沙 ,是整个华北平原最低的地方,就是说洪水一来的时候,现在他们所 规划的这些雄安新区都在长年洪水位以下,我们就不要说最大洪水, 如果要把雄安新区的土地填高,不在洪水位以下, 起码要填高3米到4米的土。
记者:做决定之前是不是应该做相关地质考察?
王维洛:他先作决定后做调查。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就决定开发雄安新区,2017年六月份才开始地质调查的,
记者:先做决定后考察是不是违反常规呢?
王维洛:谁敢说这个问题?习近平说了,这个国家大事,千年大计。 有人当时说了雄安新区决定一出来的时候是4月1日。4月1日在国 外是愚人节,愚人节是你开什么玩笑都可以的,是不能当真的, 开玩笑的这一天。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开玩笑的事情。
后来人家就说这个决定到底是谁做的?所有的人都没想到这个决定是 习近平做的,都认为这个是徐匡迪做的,因为习近平带着中央一批人 去考察雄安新区的时候,有一张照片,他左后方是张高丽, 他的右后方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带的鸭舌帽,带着一付墨镜, 大家都不太孰悉,后来有人说这个人是一个很神秘的人,是原来的上 海市的市长叫徐匡迪。人家说是他出的主意,特别是在他出面给大家 讲解为什么选在雄安做开发新区?他首先又讲一套风水, 说雄安这个名字,又是什么平王镇,大王镇,说习近平要做大王雄霸 天下,他能解释到这里,是从这个地方原来的名字出来的。 第二个他就画了一个轴,说是有一个南北向的轴,120公里长,从 北京的一个寺庙一直画到雄安正好是一个垂直发展轴。
记者:怎么理解发展轴?
王维洛:发展轴这个概念是在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手段。比如说,北京 的紫禁城,从北边的鼓楼到南边的天坛是一个中轴线,中间笔直的穿 过天安门,所以两边基本上成对称的。后来就不伦不类的在这个中轴 线上建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两边盖了人民大会堂, 这是1958年做的。后来又在中间竖了毛泽东的遗体纪念堂。他这 个东西整个已经破坏了中轴线的立意了。中轴线其实是一种阳的东西 ,一个朝上的,这个中轴线总是一个方正的,庄严威武的东西,一个 欣欣向荣的东西。最后来个遗体纪念堂,所以中国有很多人呼吁, 你必须把遗体给搬出去,你得把这个纪念堂给拆了。 后来到了开亚运会的时候,中轴线又向北移了。 到了2008年的时候,这个中轴线又继续向北移,移到北边去了。
那么就算这个中轴,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手段,也经常被利用的,大的 大型建筑或者一个区域都有。北京的中轴线已经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 规划的中轴线了,再长就没有了。不能像徐匡迪说的,从北京一个最 老的寺庙到雄安新区画一条中轴线,120公里长的一条中轴线。 要像他这么说下去,你在地图上随便画条中轴线,都是中轴线了,不 可能在120公里的范围里都进行规划。当时他就是胡扯蛋,把这雄 安什么霸王这些都扯在一起,纯粹是这种胡扯蛋。
记者:既然雄安新区有这么多问题,那为什么还要选这块地?
王维洛:这块地没有什么人,因为水老淹,他认为那个地方密度最小 ,所以他开发的成本最低,但他没想到这是在一个长年洪水线以下。
记者:您刚刚也提到,古人选址时都是要考虑这些因素,对中国人来 讲,这是不是一个最基本的考量,也就是常识问题?
王维洛:中国领导人做决策违反常识的就很多。只要一个制度它不是 公开的,不是一个透明的,不是大家都可以批判的, 他就很容易犯这样的最简单的错误。如果你是一个公开的话, 大家都能说,就像那个小孩子说一样,皇帝没穿衣服, 皇帝肯定一下子就穿衣服。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敢说话的时候, 这个社会是向前进步?还是向后倒退呢?它老说西方社会乱七八糟, 吵吵闹闹的,选举的时候你骂我我骂你,就因为有这样的机制,所以 他就避免了很多最简单的错误。
我们再回到1963年的时候,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一次大的洪水 ,但中国没有报过。后来因为三峡工程论证的时候, 人家就报出来了1975年的时候,河南的水库溃坝, 溃了62座坝,死了24万人的悲惨的惨剧,世界上最大的灾难。
记者:我看到过报道,叫板桥事件。
王维洛:但你不知道海河事件。海河事件溃了2百多座水库,那个时 候这个雄安新区完全都在水下,1963年的时候。当时没有报死了 多少人,后来有人说死了5千人,那肯定是一个被压缩的数字。中国 老百姓还真不知道1963年在华北平原上,有2百多座水库同时溃 坝,死人不知道有多少?反正知道雄安新区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汪 洋。
当时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暴雨中心在河北邯郸市的西边。第二个在 现在的雄安新区西边70公里的地方。根据中国的暴雨记录,当时1 963年的时候出现的暴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暴雨。到了19 75年板桥事件的时候,板桥出现的暴雨又打破了1963年的暴雨 。所以1963年的暴雨是在中国大陆历史上的第二大暴雨记录。
我们已经讲过了北京的西边是太行山,东边来的潮湿的气流遇到了太 行山的阻挡,进行抬升的时候,雨都下来了, 所以暴雨对这个影响就很大,它的地势太低洼。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前面只是谈到的地面层降的问题,我们这里 就不展开说了。华北平原的地面层降比上海还要厉害。再一个问题, 白洋淀这个华北的明珠是一个污染的湖泊,它的水是不能喝的。 为什么呢?它没有出水口,它进不了渤海,水不流, 几乎是一个死的。
可以这么说,雄安新区的选址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照你话说,就是 一个没有常识的决策。这就是为什么雄安新区发展不起来。正好做雄 安新区规划的都是我的一些师弟和学生们,他们没办法,怎么做呢? 你说要在一个洪水区里头里做个东西,你画上去容易,将来被水淹的 时候,这个钱投下去就是血本无归了。
拖了两年多的雄安新区近日征迁安置工作正式启动实施。据报道,雄
记者:王博士,您好。我看网上报道说,雄安新区的功能之一就是疏
王维洛:国外新选首都当时有个风潮,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巴西
世界上很多比如像南非的首都也不是在最大的城市,而是在最大城市
记者:对,一般人们好像比较熟悉新德里。
王维洛:新德里就是在德理旁边的一块地上建的,把中央的政府的功
而北京正好是反的,中央政府占的紫禁城不搬,而是把北京市政府搬
但北京就正好是相反的,我们中央政府在的那个紫禁城,我是不搬的
在国外一个总理,一个总统,一个部长,下台你就下台,你该干啥去
记者:一般对选址要考虑哪些因素?
王维洛:选一块地方做首都或者做一个经济特区,首先照中国人说有
北京为什么会被选作首都呢?有很多的说法,说北京的风水条件好,
北京当时供水主要靠什么呢?靠一条河叫永定河,当时因为永定河是
我们知道中国大多数城市都是选在水旁边的,河流的旁边的,无论是
他就是应了古人那时候的教诲,你要选城址的时候,地势不能选的太
大家几年以前看过比较多的报道,鄱阳湖一到冬天了,旱季,湖底就
雄安新区的选址就选在了白洋淀旁边,认为是华北的一颗明珠,华北
记者:我看您在文章中提到雄安新区选址有误,您为什么这么看呢?
王维洛:当时大家都不太知道,因为2017年4月1日的时候,当
白洋淀是在华北平原最低洼的地区,地质上我们称华北平原这一块地
记者:做决定之前是不是应该做相关地质考察?
王维洛:他先作决定后做调查。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记者:先做决定后考察是不是违反常规呢?
王维洛:谁敢说这个问题?习近平说了,这个国家大事,千年大计。
后来人家就说这个决定到底是谁做的?所有的人都没想到这个决定是
记者:怎么理解发展轴?
王维洛:发展轴这个概念是在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手段。比如说,北京
那么就算这个中轴,城市规划中的一个手段,也经常被利用的,大的
记者:既然雄安新区有这么多问题,那为什么还要选这块地?
王维洛:这块地没有什么人,因为水老淹,他认为那个地方密度最小
记者:您刚刚也提到,古人选址时都是要考虑这些因素,对中国人来
王维洛:中国领导人做决策违反常识的就很多。只要一个制度它不是
我们再回到1963年的时候,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一次大的洪水
记者:我看到过报道,叫板桥事件。
王维洛:但你不知道海河事件。海河事件溃了2百多座水库,那个时
当时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暴雨中心在河北邯郸市的西边。第二个在
我们已经讲过了北京的西边是太行山,东边来的潮湿的气流遇到了太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前面只是谈到的地面层降的问题,我们这里
可以这么说,雄安新区的选址就是一个错误的决策。照你话说,就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