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钢建北京演讲:不但英语来自华夏古汉语,英国人也来自大湘西
3月20日上午,第三届中国“一带一路”博士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计金标校长,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金鑫秘书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杨仁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师霍玉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黄平,中共云南省省委委员、省政府参事、云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敏正,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志铭,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梁昊光等专家围绕“投资与安全、人文外交、语言战略”这三大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本次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主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一带一路”战略 研究院和国家“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承办。本文是大陆新儒家首倡者、世界新文明史观的开拓者、 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教授在论坛上演讲的整理稿。
非常感谢组委会的邀请,我的发言题目是“文明源头与一带一路”。我2017年底出版了一本书叫《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带一路”经过五年的发展,成效很好,当年不在一带一路的几个沿线国家,比如说韩国、日本等等国家,都在积极争取加入“一带一路”。韩国方面,在产业部下面,专门成立一个“韩中‘一带一路’企业协会”,邀请我做这个协会的主席。
去年我在美国奥城大学“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坛上,重点追溯了各大文明的源头,而西方文明的源头在中国。我的研究得出,一带一路传承的“丝路文明”也好,“陶路文化”也好,都离不开这个文明源头,需要我们对文明起源重新思考。
前年(2017年11月8日)特朗普到中国来,讲了埃及文明有8000年。那么埃及文明从哪里来的?我的书中研究表明,古埃及文明是来自于中国的大西南地区,就是大湘西地区。为什么呢?古代无论是古桂国、古苍梧国、古黔国还是古吴国等等,它们的政治中心都是在现在的湖南辖区。所以我用大湘西这个概念。那么关于文明的界定呢,有几个基本要素,我们必须要思考。
第一,文字。其实现在的考古证明,我们的文字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无论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考古都证明了。特别大家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古彝族文字,到现在一直在使用,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还有羌族的文字同样如此。更不要忘记,我们记载的商朝甲骨文字,虽然商朝只有3700多年,但形成甲骨文本身需要漫长的时间,甲骨文应有8000到1万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在广西平果县甘桑遗址的考古证明,夏朝的石刻文被发现于2006年,能够识读的文字有上千字。我的研究表明,甘桑石刻文不仅是夏朝的文字,而且是先夏的文字。甘桑石刻文证明,无论是腓尼基文,还是希腊文,还是拉丁文等等,它的源头都在夏朝的文字,可追溯到甘桑石刻文。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要素,这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历法。我是研究法律文化史的,上古的国际公法,就是天文历法,是宗主国和所有的方国共同使用的天文历法。而太阳历法是6万年前伏羲朝时期在大湘西地区编制的历法,以后传播到了古埃及地区和美洲地区。历法需要漫长时间的不断推演,考古发掘证明了,包括距今8000年到15000年之间的各地的巨石,其实都是天文观测站,都在收集不同的数据,为编制天文历法而服务的。世界的巨石文化源于大湘西地区。
除了文字、历法以外,我认为一带一路还需要特别重视一种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的传播极为重要。工匠文化的历史表明,共济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但是4000年以前它的源头在哪里?西方的文化研究表明:无论是根据《圣经》还是《古兰经》,还是根据希伯莱文的经文,西方民族的历史只能追溯到距今7000年左右,也就是到唐朝也就只有6000年,而前2000年的历史是模糊不清的。因为这些民族都是从中国的大西南,一步一步向北向西迁徙过去的。当时的文字记载有限,虽然口传的历史能够反映一些历史的真相,却不够清晰,特别是5000年前的历史。但是工匠的历史,我们华夏文明可以非常清晰地追溯上万年。我们的工匠史,无论是从几十万年前有巢氏筑巢改变人类的居住条件,从穴居迈向巢居;还是到后来几万年前伏羲氏渔猎工具的发明,7、8000年前神农氏农具的发明、手工制作的发明,到6000年前黄帝时代城市的筑造等等,历史的脉络很清晰。
人类建筑的第一座城市在哪里呢?就是在伊甸园的东边诺德之地,那么伊甸园在哪里呢?我的研究表明,伊甸园在大湘西地区,在现在以四川为主的地区,而伊甸园的东边,恰恰是现在湖南的西边。而湖南的这个诺德之地在哪呢?该隐作为亚当的儿子,到了伊甸园的东边建立了城市,第一座城市用他儿子的名字命名,叫以诺城,以诺这个城在哪里呢,在现在的湖南的澧水流域。也就是我们的考古发现的,在6200年以前,世界最早的城市是在湖南的澧水流域,叫城头山。而城头山的历史表明,它周边的一系列的古城,都是禹王的父亲鲧的家族创建的。而鲧,无论是从作为臣还是作为帝王,鲧本身的家族有很多代。我从比较语言学研究的角度认为,该隐实际上是鲧的家族成员,后人对该隐的记忆就是对鲧的家族的历史记忆。那么“鲧造城”的这个历史,在我们汉文献中的记载非常丰富。工匠文化的历史中,我们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城市文化。
工匠文化的历史表明,城头山是人类目前考古出来最早的城市。但是城市的历史还远远不止6000年,往前挖掘应该还有收获,比如8000年前湖南的彭头山已经有城市的雏形。早在黄帝时期,黄帝造五城十二楼迎接王母圣母,所以造城的历史在中国史书的记载更为悠久。当然,黄帝是十代黄帝,不是一个人。而黄帝的年限,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是4700多年,这个年限的判断是有严重误差的。
我们研究一带一路,从理论上必须往丝路文化、陶路文化以及更早的绳索文化来追溯。因为人类最早的文字是立体文字、三维文字,也就是绳索文字,那是在绳文时代。而绳索文字的发明,也是在大湘西地区,弇兹氏部落早在6万年以前就使用这种文字。而在伏羲朝,6万年左右的平面文字才开始发明、使用。所以,人类文字的起源也在大湘西地区。
尤其我的《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这本书揭示,无论是古希腊的三大民族,还是古罗马三大民族,他都是在不同时期,从中国移民到西方的。而且从祖源上来推论,都起源于大湘西地区。
特别是我今天想强调,去年我在美国奥城大学演讲,讲到在美国的华人朋友的孩子上学不敢讲中文,认为在美国的中学讲中文是一种耻辱。我说错了,我指出,古汉语是英语的母语。今天,在我们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我又要强调这一点,要学好外语,一定要学好汉语,特别是古汉语。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整个英国文化起源于中国。
大家知道,英国早期有两大民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他们都是起源于中国。英国人具体源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中国的古英国。中国的古英国在哪里呢?在现在的湖北。湖北现在有一个县叫英山县。夏商时期中国的古英国在这里,所以现在叫英山县(民国叫英县)。古英国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大湘西地区的皋陶,也就是尧舜禹时期的大法官。所以,在商朝推翻夏朝以后,古英国人开始往西迁移,在印度建立了英国,后来到了两河流域建立了英国,然后到汉代已经翻译成“恩屈国”,就演化成了我们现在讲的“盎格鲁”。
我早年本科也是学外语的,后来做比较语言学研究。大家只要认真去做比较研究,就会发现英语跟中文是同源的。同源的原因在哪?来自于我们古英国人的迁徙,一直迁徙到了欧洲。所以这一段历史,我认为对于丝绸之路来说非常重要。
去年我在香港也讲,英语的母语是汉语。英国人怎么迁徙,包括撒克逊人怎么迁徙的历史,大家听了以后,认为非常重要。我们只是想还原历史的真相。所以我说,“一带一路”到今天为止的这五年,我们需要重视历史的、文化的源头,去展开各方面的研究。
另外我还有一本书,叫《圣经人物与中国历史》,今年要出版。我们大家知道诺亚方舟,诺亚的祖先是谁?诺亚的父亲、爷爷、高祖、曾祖是谁。他的曾祖就是我们黄帝时期的大臣,叫胡曹,翻译成现在的英文叫隐诺。但是在阿拉伯文中,他叫胡曹,也就是我们在坐的胡姓的祖先和曹操曹氏的祖先。胡曹给我们人类的贡献是什么?制作衣服,叫“胡曹作衣”。所以,诺亚的祖先实际上是我们黄帝120个大臣当中一个大臣的后裔而已,包括整个诺亚的三个儿子跟中国的历史也关系密切,以及以色列犹太人和我们西周的关系,以及也门阿拉伯跟我们西王母的历史的关系。我的《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这本书里面都有具体的解释。
我希望我们更多地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深度思考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是凭空而来的,一带一路是丝路文化传播的一个延续,一带一路更揭示了未来中华民族如何立足世界回溯历史真相,能够让人们重新记忆《礼记》中讲的“三代以上,天下大同”。
上一周,我召开了《山海经》的研讨会,《山海经》源于山海图,历代山海图就是世界地图。不相信的朋友,你只要在网上搜索山海图,就会发现,山海图全是世界地图。早在8000年以前,炎帝的大臣赤翼和白阜在大湘西地区分别组建了两大团队去测量地球制作地图,就是最早的山海图。光是白阜这个团队就有六国人,在当时的方国万国当中,每个方国平均人口是5000人左右。我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考古遗址中研究,东西方的平均人口,在8000年以前的一个方国,应该是5000人左右。6个方国就有3万人左右。白阜六国人研究东极到西极的距离,另外一个赤冀的团队研究北极到南极的距离。所以,《山海经》给我们展现了“三代以上、天下大同”的这样一个历史图景和格局,需要我们今人重新汲取其精神。我跟大家的汇报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