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知的人,我建议补读 司马迁的《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第四》,比汤若望早了1700多年

来源: kankantw 2019-01-01 07:06: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4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kankantw ] 在 2019-01-01 07:53:0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参看 司马迁的 《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第四》 ,比你家里的 汤若望 早了1700多年。

中国农历是混合型的阴阳历:有月~29.5天、有岁~365.25天分4季,岁立冬至共有24节气。

在中国古代“岁”与“年”是不同的概念。一岁从冬至开始,到下一个冬至来临,由太阳周期(大约365.25天)决定----太阳历;一年是12个月或13个月(闰年),每月大约29.5天,由月亮周期决定----太阴历;农历闰年的设置是依据 "节气"----太阳历来决定。

为什么是冬至为基点,而不是立春为基点呢?那是因为冬至这一天日照时间最短(北半球),天象最容易分辨和观测。这就是中国农历中俗语----冬至数九、春打六九头----的来历:从冬至到立春有5x9+1=46天。中国古代的历书算不上十分精确,但一岁的误差不超过一天、并且不会累计下去。并且中国古代采用“天干地支"和"甲子”循环计数系统,完整地记录了“年月日时”4者,因为"绕太阳公转"、"月亮公转"、"地球自转"3个自然周期互不相约,因此留下了远古时代精确的"天象地史"记录,这是非常珍贵和重要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其天象资料,例如,日食月食记录,可以由现代天文科学反推和验算。

至于如今通行的是西历只记太阳历,而不顾及太阴历。缺少了"月亮周期"的参考点和"甲子"计数,古代西历的岁差积累了下来,不得不进行了儒略历的改制: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就是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有10天被刪除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