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遭遇经济封锁,中国人均肉油消费量会下降到何种程度?
若遭遇经济封锁,中国人均肉油消费量会下降到何种程度?
假如出现最坏情况,中国遭遇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有关民生的肉类、油类消费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探讨一下。
下图为1975年至目前,猪肉、牛肉和鸡肉人均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改开前猪肉人均消费量一直徘徊在7.5公斤/人左右,78年之后,人均消费量逐步增加,在90年代中期达到25-30公斤/人,这可能是中国所能自给的极限。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养殖事业的发展,开始进口大豆以及豆粕,从九十年代进口数百万吨,到目前将近一亿吨;相应地,猪肉人均消费量逐步增加到近几年40公斤/人左右。假如遇经济封锁,断绝进口粮食来源,人均消费量不可能回到90年代中期25-30公斤/人的水平,原因在于城镇化的发展,侵占了大量农田,人均消费量很可能降到20至25公斤/人之间。这从另一方面说明,目前进口的粮食支撑了近一半中国肉类消费量。
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从1996年的不足8公斤上升到目前24公斤左右,这个增幅完全是进口大豆和其它油料的功劳。如果遭遇经济封锁,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会完全回到1996年的不足8公斤的水平,缩减了整整三分之二,降幅大于肉类消费量。
按照这些预测情况,如果遭遇经济封锁,中国基本上要进行肉类、食用油类的购买限制,恢复实行肉票、油票的政策。所以,与世界对抗,就得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这种紧绷的日子,遇到天灾人祸,境况不堪设想,有一种说法:粮食市场供应少10%,价格就会暴涨3倍以上;市场供应少20%,就会有40%的人吃不饱饭,必然引发动乱战争。
在贸易战中,中国最佳策略是,除了粮食如同美国一样实行对等保护,其它方面双方零关税,相信自己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竞争力,其结果绝不是世界商品漫中国,而是中国商品漫世界,各国只能筑起贸易壁垒,以抵抗中国商品的涌入,那时,中国真正站立在于道义的高点。那些鼓动中国与世界对抗的人,若不是没脑子,就是别有用心的。
另外,极左分子是一群丧心病狂的人,70年代远远没有达到肉类生产的潜力,还主张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限制人们搞副业,限制养猪、养鸡鸭。这类人绝不能掌权,无论他们说得多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