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农大毕业后在学校任教,60年在路边看到饿死的尸体才下决心搞科研。老毛作孽成就了袁

来源: 鲁美丽 2018-11-09 14:09:0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39 bytes)
回答: 崔永元最新发言,攻击袁隆平!austraveller2018-11-09 06:41:21

先后在湖北汉口的扶轮小学、湖南澧县的弘毅小学、重庆市立第十一小学校(龙门浩中心小学)读小学。重庆复兴初级中学、重庆赣江中学、重庆博学中学读书。抗战胜利后,袁隆平离开重庆。先后就读于博学中学(现武汉第四中学)、中央大学附中(现南师附中)。1949年,他又回到了重庆读高中。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主修遗传育种学[8],院系调整,并入重庆新建的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

1953年夏,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1960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8]。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惊喜之际,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8]。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1964年7月5日,他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1965年7月,他又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9]。

所有跟帖: 

雄性不育株是当年政府动员全国公社社员找到的。不是袁的功劳。如果没有当年的体制。袁不可能成功。60年的责任。更多的是刘邓。 -桃花源主- 给 桃花源主 发送悄悄话 桃花源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9/2018 postreply 17:26:3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