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不相瞒,看到下面这张照片,真的想写点什么。怎么写都不满意,言语表达不出那眼神的基本意思。想查一查别人是怎么写的。查到了:
崔徽歌(唐·元稹)押庚韵:“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
可是,怎么查也查不到是来自哪一首诗。崔徽歌(唐·元稹)的查询结果如下:
崔徽歌 【元稹】
崔徽本不是娼家,教歌按舞娼家长。使君知有不自由,坐在显时立在掌。
末云有客名丘夏,善写仪容得艳姿。为徽持此谢敬中,以死报郎为终始。
那么,“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究竟来自何处呢?
毛泽东是怎么让这个女人矢志不渝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51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会议休息时,毛泽东主席与特邀列席的妇女代表雷洁琼等谈话。
我仔细注意这张照片的表情,总是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感觉。
前几天在《凤凰网》看到一段视频,内容是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他最后的生活情况,说是毛泽东去世后,在他的遗物里只搜出了7块钱,银行存款也只有几百块钱。家里的开支也是公私两本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视频的最后说的是1994年5月29日,雷洁琼在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后题词:“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雷洁琼(1905年9月—2011年1月),广东台山人。1924年留学美国。1931年南加州大学硕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