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在牢里还要写,要么识大体不做声

要么在牢里还要写,要么识大体不做声
 
鲁迅之子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中的一段话:“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罗稷南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这是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的大胆的假设题,具有潜在的威胁性。不料毛主席对此却十分认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识大体不做声。”
 
很多人认为毛主席生前那么热爱、敬重、颂扬鲁迅,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话是真实的,切合实际的,没有人有如此高的水平杜撰出这样的话来。
 
鲁迅先生一生的核心就是反传统文化,认为中国的悲剧源于传统文化的“吃人”本质,他战斗的对象是传统文化,而不是特定的一些人。鲁迅的文章犀利,深刻,有力地揭露了传统文化的黑暗本质,但作为一个名人,力量是有限的,也很难撼动根深叶茂的传统文化。
 
毛泽东完全赞同鲁迅的思想,改变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首要任务,他比鲁迅站在更高点上,鲁迅只是知道要改变这种传统文化,对于如何改变还是寻找方向的,而毛泽东不但知道要改变这种传统文化,并且有清晰的方向,那就是马克思唯物思想下的独立思考的文化,并且作为开国领袖,拥有强大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唐吉珂德战风车,大风车就是传统文化,一个普通人轻易挑战风车,很容易粉身碎骨(微博被禁,被请喝茶,神秘消失),名人挑战风车,相当于拿着工具东挑西挑,不死也是半生不遂(鲁迅到处躲藏,一旦被抓,大命不保),只有像毛泽东这样的开国领袖,才有能力跳上风车,与风车一起转动,同时改变风车。那绝对也是个危险的活,搞不好,自己就在牢里呆着了。
 
改变传统文化谈何容易,即使是毛泽东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开国领袖,都必须小心翼翼,很容易被传统文化吞噬。
 
利用传统文化改变传统文化,就是利用传统文化之矛攻传统文化之盾,鲁迅能够理解也就罢了,不理解的话,眼里怎能容下沙子?无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毛泽东都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艰难地改变着传统文化,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种种丑陋,正是需要被改变的传统文化的表现,与历史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文化革命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需要被改变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被革命之前,社会上的种种现象,正是传统文化的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风车还在转动,而伟人却已不在,新的伟人也没有出现,那么,我们能做的确实有限,除了用文字指出传统文化的种种专制之外,也只能等待传统文化的大风车自动磨损坍塌而已。
 
政治制度是文化的产物,没有传统文化的改变而期望真正政治制度的改变,那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
 
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聪明属于小聪明,其实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思想上是“愚昧”的。
 
7/12/201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老毛所谓的改变传统文化就是骗人的,为了坐稳自己的位子鼓动打砸抢,挑起人民内部斗争来转移矛盾,其心可诛! -鲁美丽- 给 鲁美丽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2/2018 postreply 20:09:22

老毛自己最迷信,一生不进紫禁城,傻子才会信他。 -鲁美丽- 给 鲁美丽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2/2018 postreply 20:11:15

不仅紫禁城就是迷信?啥逻辑? -arizona001- 给 arizona00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2/2018 postreply 20:14:18

你连这都不知道?自己上网查去 -鲁美丽- 给 鲁美丽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2/2018 postreply 20:15:52

给你个链接,不读书最可怕。 -军事调色板- 给 军事调色板 发送悄悄话 (202 bytes) () 07/12/2018 postreply 20:50: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