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发现“海水稻”的是陈日胜,从1986年开始,陈日胜长期在湛江市研究、推广它,袁隆平团队是在2016年正式接手陈日胜的研究,现

来源: 2018-06-14 18:48:07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最早发现“海水稻”的是陈日胜,从1986年开始,陈日胜长期在湛江市研究、推广它,袁隆平团队是在2016年正式接手陈日胜的研究,现在媒体都称袁隆平是“海水稻之父”,而袁隆平却默认这个称号,这与事实相差太远。

1986年11月,毕业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广东海洋大学前身)林果专业的陈日胜和老师罗文列教授一起,到遂溪县虎头坡的海滩普查红树林资源。茂密的芦苇地里,陈日胜看到一株高约1.6米、似芦苇却结穗的植物,穗呈青白色。形似谷物但难以精确辨认,陈日胜当即采下一株,向罗文列请教。

罗教授推测,这可能是生长在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这种长着麦芒一样的海生植物,能在高盐度的海水中生长,很可能是一个新物种,陈日胜细心取下那株野生海水稻的522粒种子,开始育种工作。
产量最高达350公斤

通过近30年的种植试验,陈日胜总结出“海稻”的种植特性与培育规律: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因存有大面积临海滩涂,且部分滩涂地位于热带气候,可直接种植“海稻86”。而对于北方,基于海稻耐盐碱的特性,是否适合种植推广正在研究。无论南方、北方,需要共同攻克的一个难题,是突破现有的低产量现状。

陈日胜说,目前他已经研制出17种海水稻种子,亩产最高达到350公斤,“‘海稻86’只是我对外公布的一个种子,它的产量在其中是最低的,只有150公斤。”陈日胜说,因为其他种子他还没有申请专利,暂时还不方便对外透露。

做海水稻试验了30年,陈日胜发现,海水稻还能改造土壤结构。


陈日胜研究海水稻30年负债180万元,海水稻并没受到重视,最后找到袁隆平,袁隆平向农业部推荐,海水稻才受到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