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人们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颇有微词。
如果抛开解放后建立的老汽车工业不算,中国汽车的现代化进程早在80年代起步了,且市场长期受政府政策保护 - 外资企业必须在中国和当地企业合资才能有效进入市场。然而即使赶上中产阶级大爆发中国成为以产量记的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中国汽车工业的民族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还是乏善可陈。
尤其是和后来居上的高铁工业相比,中国汽车工业简直就是中国足球队。高铁在中国起步晚,差距也很大。然而在几次闪转腾挪之后,中国高铁很快成功的整合欧美日的技术并进入创新模式,现在已经傲视同侪。
然而中国汽车工业不尽人意的状况很快就要改变了!中国现在正在利用汽车技术更新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电动车这个概念在国外阻力还很大,其原因之一,国外在内燃机领域有100多年的技术积累,弃之可惜。其二,电动车的环保效益值得怀疑,有人争辩与其说减少排放,不如说是排放搬移。然而这两个方面对中国来讲却是机遇。中国在内燃机领域没有太多技术积累,所以没有包袱。而在电池,电机,控制等领域和国外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即使电动车只是搬移排放(将排放从汽车终端搬到发电厂),对国内巨大的城市规模来讲还是有不少好处。而前些年建立的汽车工业体系虽然创新不多,但培养了大量设计,制造,管理人才,在转型的过程之中都是有利因素。现在国内电动车发展策略逐渐清晰,逐步明确了时间表。各企业加大电动车的创新力度正在取得成效 - 电池,充电桩,电动车设计进展都是日新月异。从现在的发展速度来看中国汽车工业的翻身仗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