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tianya.cn/post-no05-302816-1.shtml?
经查,1928年,黄汲清没有发表任何有关中国西北新疆、热河油苗、四川盆地的石油论文,是李四光在那一年的《现代评论》(1928年第七卷、第173期,第8-12页)上发表《燃料的问题》:“虽然民国三年的时候,美孚石油公司在陕北的延长、肤施、中部三县钻了七口三千尺下的深井,然而结果并不甚好,他们化了三百万元,干脆地走开了。但是美孚公司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并指出:“中国西北方出油的希望虽然最大,然而还有许多地方并非没有希望。热河据说也有油苗;四川的大平原(盆地)也值得好好的研究;和‘四川赤盆’地质上类似的地域也有不少,都值得一番考察。”
1954年3月1日,李四光应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之邀,向苏联石油管理总局代表特拉菲姆克、莫谢也夫教授作了《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勘探远景》的报告。
1、青、康、滇、湎大地槽的边缘区域,包括柴达木盆地、西藏高原北部、四川盆地西部以及西康南部与云南北部褶皱不过于强烈的地区,都有发现比较大规模油田的可能。
2、对伊陕台地与阿宁台地两个地区的构造,应加以详细研究,在了解了它们的构造式的基础上布置详细勘查工作,很可能发现比较重要的局部油田。阿宁台地的工作开展,对新疆油田勘探工作的部署,可能提供一些新的参考资料;
3、华北平原与松辽平原的‘摸底’工作是值得进行的。
4、中国其他地区的一般油田构造条件和沉积条件,就已经了解的范围来说,都不及上列各区,但也不应该因此而排除若干小型油田的存在的可能。
并明确指出:“新华夏系构造带,其主要走向为北18度东,包括太平洋一系列孤岛在内。这里说的是第一级的大地构造;有比较长期的发展历史,其主要凹陷带,对储存石油具有比较好的条件。
会上,他用地质力学的观点,详细地论述了我国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可能含油的远景地区,着重指出从东北平原通过渤海湾、华北平原往南到两湖地区是要重要意义的地区,应组织力量进行摸底。
而在这之前,黄汲清、谢家荣都没有建立这样明晰的理论,也没有进行东北石油勘探,只是1954年被李四光布置任务,黄、谢才下去考察、执行任务。总体来说,谢、黄二人只是个执行者,并不是东北找油的正式、系统、且行之有效的指导理论的开创者,这执行者怎么能代替指导者的地位呢?(现查证,无任何资料证明1955年黄、谢划过“全国石油勘探远景图”和“工作方法”,黄“上书”中指出四处位置与李四光刘毅实际发布的十七处位置有严重出入。地质总局受命调查后证实黄有严重编造行为,见《李四光与中国石油大发现》赵文津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