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层斗争公开化了:财新: 穿透安邦资本魔术
令人吃惊的是,是红二代内部斗争公开化了, 财新VS安邦。上摘要。
http://finance.caixin.com/2017-04-29/101084867.html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8913
财新最新封面文章: 穿透安邦资本魔术
2017年04月29日 18:59 来源于 财新网
2014年安邦为满足监管要求一举增资499亿元,通过101家公司层层叠叠上溯到86名个人
股东,凭借循环出资放大资本,明显涉嫌利用自己控制的保险资金虚假注资。
郭婷冰此文从安邦2015年一年海外投资1000亿的谜团开始,从“钱从哪里来”为疑点引
入巨额增资这一步关键之棋,到剖析安邦“股东结构迷阵“”背后的“吴小晖的家族控
制”,再到条分缕析安邦相关股权安排、增资安排的手法,从 “幼蛇吞巨象式的控股
”方式、“左手倒右手”虚增资本、到实现“自我循环注资”,条分缕析,一步步揭开
了安邦增资的真相。而郭婷冰的分析素材全部来自公开资料,如工商注册资料、年报资
料等。
安邦股权结构的最大问题是,这86名背后的个人股东并未实际出资600多亿元现金支撑
安邦的运作,而是通过对49家公司合计约5.6亿元的股权投资实现对安邦的最终控制的
。这58家最末层背后控股公司的总注册资本金额为24亿元,其中8家是注册资金为50万
元的超微小型公司,24家是注册资金100万-300万的微型公司,5家公司注册资金500万
,另有9家注册资金1000万-3000万元,只有3家公司(6%)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也就是
说,绝大部分(近95%)的安邦最终控股公司是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下的小型或超微小
型公司!
86名个人投资者用5.6亿元的资金,投资于49家号称总注册资本达24亿元的企业,
再通过层层类似“幼蛇吞巨象”的控股方式,撬动对安邦98%股权、600多亿元的注册资
金(111倍资金杠杆)和超过19000亿元的资产(超过3400倍的资产杠杆)的最终控制,
这应该是代表了古今中外资本市场历史上杠杆利用的终极水平!
在第一层非国有的37名安邦股东里,13家企业(35%)成立于2010年-2013年,这些
成立到认缴时历史只有2年-4年的企业认缴的投资额都是自己注册资金的1.5倍-3.7倍,
这已是神奇。但到第二层股东时,这种神奇几乎变为荒谬,资金杠杆之大超出任何正常
商业或金融规律可以解释的程度。
不需要很复杂的分析,常人根据上面几点特征,靠直觉和粗浅的商业常识,大多可以推
测这些公司里有很多是与安邦关联的公司,而这些微小型公司之所以可以四两拨千斤地
神奇地控制对安邦的几十亿的投资,就是因为这些公司都是安邦的“自家人”。在正常
商业实践中,若非安排自家的关联企业,一个注册资金只有50万-100万元的企业,怎么
可能真实控股有能力出资几亿、几十亿元的大企业?
由于短期内需要“增资”的额度巨大,安邦控制人干脆使用了比相互投资更直接、快捷
的循环投资圈,经由6套有限合伙企业的三层传导机制,最终实现用安邦的资金给自己
注资。这是分析了这200多家安邦关联企业后,笔者得出的结论。
发生在安邦的关联企业圈和投资项目之间的循环投资更不胜枚举。由于篇幅关系,本文
就不再一一列举。但几乎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安邦财险在两次增资验资期内,对6个有
限合伙企业共270亿元的“出资”,通过各种途径注入了安邦集团2014年的两次增资中
,显著涉嫌保险资金的自我注资。
最高层斗争公开化了:财新: 穿透安邦资本魔术
所有跟帖:
•
然后去银行押质套贷,去股市空壳圈钱,洗钱买外企逃资到境外。吳被抓是迟早的事
-桃花源主-
♂
(0 bytes)
()
05/03/2017 postreply
17:16:55
•
赵家人对草根的围剿,胜负早已定论。
-speedingticket-
♂
(0 bytes)
()
05/03/2017 postreply
19:51:03
•
郭文贵,肖建华,康师傅,才厚等
-speedingticket-
♂
(0 bytes)
()
05/03/2017 postreply
19: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