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闹 ... 驾到

因为一个中国医疗的博客, 群里展开了讨论. 其中一个群友写道: "我的母亲就是在那个年头,因为付不起医药费,被医院赶出来了;我束手无策,到处找人贩子买我,无果;母亲拉着我的手咽气。那是1984年;母亲的病从1982年开始的。"

...

令到我想起几件亲身经历.

2003年在北京, 我和小姨 姨父及他们的一对朋友夫妇吃午餐, 谢谢他们给我的娃子们配眼镜.  他们四人是退休的医生.  小姨是接生婆, 姨父是外科. 朋友夫妇: 他是我姨父的前2号; 当姨父升任医长后, 他就填了那个刚位. 十年后, 姨父调去一家北京医院时, 他选择退休. 她是同一间医院的眼科主任. 和我小姨在同一层楼工作.

二号医生叔叔比我姨父年轻几岁, 但看起来明显的老, 虚弱. 眼睛医生阿姨解说, “他刚刚动完嫁接." CABS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他们的话题自然围绕着这个手术: 那是他们的本行. 服务员开始上菜. 眼阿姨心平气和的继续, “现在的医院 ... 你需要支付一笔钱才可以入住. 押金快用完了 医院会通知你. 如果你不及时充值, 药物将在下午立即停止.” 我不记得是下午2点还是4点了.

那是我定居纽约17年后第一次回国. 听后很非常愤怒, 震撼和悲哀. 他和我的姨父一起动了许多复杂的心脏嫁接手术. 经常是从黎明到黄昏. 一路上, 他们也培训了无数的新来的年轻外科医生. 现在,当他需要相同的服务时, 他的境遇是这么无情!茶在口中很难吞下去. 不是我发言(发怒)的地方. 这四个长者看起来很安静平和, 好像在聊他们前一天晚上的新菜一样. 姨父九十年未也退休了(在2003年的时候,他正在南方的一个城市帮助一个风险投资集团开医院.), 原因是他比管理医院花了更多的时间在法庭上. (那时‘医闹’ 一词还没有横空出世) 这不是他想做的. 
医疗改革后, 为了使医院保持收支平衡, 患者必须支付. 但是许多人在半夜选择逃离 ... 
没有容易的解决方案.
我为什么常常觉得美国比中国更厚道? 我们自出世就接受/承传 几千年的文明史/礼仪之邦/厚道/家庭观念 ... 之曰的教育. 但是?  
我爷爷八十年代在北京医院去世了, 那是另一个恐怖故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