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卖”、殴打童工,旧社会场景何以重现中国服装之都?

 

 

此次媒体掀开了常熟服装厂非法使用童工的一幕,不由让人感叹今夕何夕,这似乎更应该是万恶的旧社会才有的场景。

 

文/戴先任


 

据报道,号称“中国服装之都”的江苏常熟,有着一条童工链条。中介从云南等地把劳动力运来卖给服装厂,其中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只有十几岁的童工。这些孩子没日没夜地干活,几乎没有休息日。

这些孩子们被中介“贱卖”到服装厂,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据报道,这些服装厂对待童工极为粗暴,为了让童工多干活,甚至使用暴力对待这些孩子。老板还会扣押身份证、银行卡、手机,让想离开的工人离开不了,而且不到年底,还领不到工资。服装厂本就漠视员工权益,更何况童工还没有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更不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童工的劳动权益更是遭到了粗暴的践踏。此次媒体掀开了常熟服装厂非法使用童工的一幕,不由让人感叹今夕何夕。

早在1991年4月,国务院就已颁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用人单位被禁止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企业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媒体与舆论的关注,法律的约束,也不能阻止企业使用童工。

常熟的一些服装厂招收童工、虐待童工,在当地已经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为何执法监督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进行遏制?这已经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违法行为。服装厂通过扣押身份证,通过暴力相逼来强迫童工卖苦力。如果确认存在非法拘禁等情形,服装厂老板甚至涉嫌刑事犯罪。这些需要公安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依法厘清并追究服装厂老板的相关责任。当然,对于非法倒卖童工的中介,也要依法予以追责。

企业非法使用童工,甚至粗暴践踏员工权益;孩子们如同成了被奴役的奴隶,被肆意盘剥,这些都不应发生在法治社会。目前此类现象在全国范围内还普遍地存在,这是法治社会之耻,更是职能部门之耻。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监管,完善责任制,对于失职渎职的相关部门,也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常熟童工背后被掏空的青春

 

作者 | 林深

编辑 | 沙捞越

 

15岁的你,在干什么?

 

不管你喜欢篮球还是足球、看言情还是玄幻、听周杰伦还是苏打绿、玩LOL还是Dota,你都被称为“XX同学”,拥有干净的教室和操场以及属于自己的校园生活。

 

如果你有幸再帅一点,可能可以自带光环圈住众多嗜好鲜肉的阿姨粉: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

 

近日,一则由梨视频发布的卧底视频并在网路流传,讲述了不同于一般人的15岁。

 

视频中,江苏常熟服装城服装加工作坊从云南、贵州等招募不满15岁的童工,最小的才13岁:

 

这些童工每天工作时间在15个小时左右:

 

为了防止童工“跳厂”,老板要扣上他们一年的工资:

 

如果反抗,可能会遭受体罚:

 

这些15岁的童工也许也和大多数15岁的少年一样有类似的爱好,但在黑作坊之下,他们不被称为“同学”,或许也不被当成“人”。

 

十年来,恶性童工事件都如牛皮癣般屡禁不绝:

 

2005 年3月14日,新浪网报道,在河北省栾城县楼底镇西许营村利华帆布厂作工的5名女工因煤气中毒死亡,其中一名女工15岁,两名女工年仅14岁

 

2005年6月17日,《辽沈晚报》报道,辽宁省盖州市太阳升乡邵屯村一位年仅15岁的童工在当地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时,被货车挤在墙上,造成终身残疾。

 

2005年10月18日,山西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祁县宝成玻璃器皿厂15岁童工段辉栋被车间主任在工作地伤害致死

 

2005年10月24日,《北京晚报》报道,来自农村的一位未满16周岁的电梯司机因违反操作规程被电梯挤压致死。

 

……

 

十年后,童工问题没有消失,真相一直残酷。若不是媒体发布,它常常被人遗忘,梨视频的镜头不过展现了这个问题的冰山一角:

 

记者连日在虞山镇琴湖管理区花溪等社区探访发现,这些制衣作坊多则二三十人,少不过三四人,一些村甚至家家办作坊、户户见织机。“哪家没有童工?没有童工老板怎么发财。”周边居民告诉记者,因为工资低于常人,远近的服装作坊中雇佣童工现象屡见不鲜。“大半数厂里雇童工,早不是什么秘密。

 

——新华网《常熟服装城非法雇佣童工事件调查》

 

童工死亡仍有发生:

 

本该像其他同龄小孩一样,坐在学校的课堂,但14岁的小攀却因为家庭贫困,从湖南来到几百公里之外的佛山打工,就在几日前,悲剧发生了,小攀猝死在自己的出租屋内。

 

这是和你我不一样的“15岁”。

 

他们有选择外出当童工,或者在家忍受贫穷的“自由”

 

早在1840年代,英国的《工厂法》就有限制童工劳动工种和时间的规定,至今童工仍然没有消失。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仍有2.15亿童工,其中半数以上在从事有危害的工作。国际劳工组织将2016年设定为消除最恶劣形式童工劳动的目标年,但该目标可能无法实现。虽然童工数量正在下降,但要达成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同样的,中国经济发展飞速至今,童工犹存,他们一边被家庭贫困撕扯、一边被黑心工厂压迫的困境,为何如此难破?

 

下图展示了家庭收入与辍学率以及学生年级之间的关系:

 

从图可见,越是贫困的地区,辍学率越高。

 

据腾讯新闻,辍学率与童工供应量有关联:

 

我国从未公布过有关童工的权威性统计数字。曹迪《中国童工法律保护问题研究》一文分析称,如果按照辍学率估算,我国每年有300万名辍学青少年成为劳力市场的潜在供应。

 

出去打工的以处在“临界点”的青少年为多:

 

劳动法所规定的打工年龄为至少16周岁,那么对初中毕业生、或是提前辍学的初中生来说,15-16周岁的一年便成为一个极其尴尬的“间隔年”,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不愿在家无所事事,选择提前到大城镇打工,成为童工群体的一员。

 

——腾讯新闻《中国有多少童工》

 

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打工也并不反对,甚至是助推者。正如常熟童工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口供时说的:“几个小孩的父母亲带着小孩过来,都说小孩已经辍学一两年了,在家里面也不好管理,要出来上班。”

 

与此类似:

 

两年前,深圳一家电子厂被曝使用童工,那些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孩子们拒绝被解救,理由是“这里每天都有米饭和肉,回家只有土豆”。

 

——央视新闻《发达地区再三出现非法雇用童工,到底为什么?》

 

也就是说,做童工是这些孩子在物质与精神的贫困胁迫下的“自愿”。即使将孩子们送回家,该打工糊口的父母还是在外打工,无聊的学校教育照样无聊,在家乡多呆两年,不过是让自己长成一个“大人”之后再去发达城市合法地接受剥削。

 

而站在老板的角度来考虑: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童工成为节省成本的上佳之选:在一些不需要特殊技术、专业经验、只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岗位上,使用新手童工只需支付一千到两千元的薪水。

 

因此,由于童工劳力的大量供给与大量需求“一拍即合”,包含了童工中介在内的童工雇佣产业的链条就此形成。

 

应对之道?

 

不论是否迫于舆论的压力,“相关部门”在处理常熟童工问题上雷厉风行。

 

常熟童工一事爆出后,常熟警方立刻对冯某和王某某依法实施了刑事拘留,并在当地进行排查:

 

常熟市近日对非法雇佣童工现象采取拉网式排查,据工作人员介绍,排查了近1800家小作坊、160多家门店及企业,发现疑似童工8名。

 

——新华社《常熟非法雇佣童工调查:"没童工老板怎么发财"》

 

媒体还翻出常熟地区政府部门处理雇佣童工的“光荣榜”:

 

据了解,2012年以来,常熟人社等部门共查处使用童工案件107起,涉及使用童工211名,对相关单位共处罚款300多万元。

 

——新华社《常熟非法雇佣童工调查:"没童工老板怎么发财"》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虞山镇劳动保障所所长支惠良说,“执法人员来了,他们关门大吉;等执法人员前脚一走,后脚就开工生产。”

 

——新华社《常熟非法雇佣童工调查:"没童工老板怎么发财"》

 

央视新闻也发话:

 

非法雇佣童工问题有供给面和需求面,单从一个方向发力,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从供和需两头同时发力,解决非法雇佣童工问题才能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央视新闻《发达地区再三出现非法雇用童工,到底为什么?》

 

于是:

 

云南省人社厅24日早回应称,21日,云南省人社厅在看到报道后,立即启动维权行动,与江苏省人社厅联系,要求依法严惩,维护云南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云南全省各地要举一反三,严查此类违法用工行为。

 

——中国新闻网 《江苏常熟被曝买卖云南童工 云南官方:已启动维权》

 

最终,本次事件中的常熟童工被有关部门从工厂里解救出来之后,被纷纷“遣返”:

 

有关部门将发现的疑似童工暂时安置在一所中专,组织教师为他们授课。待事件处理完毕、薪水被讨回后,由当地政府送他们回家乡。

 

——新华社《常熟非法雇佣童工调查:"没童工老板怎么发财"》

 

当城乡差距、市场竞争等结构性压力压在童工的身上,遣返的做法又有何卵用?(摊手)

 

在国际劳工组织试图用教育和政策倡导废除童工、国家试图用法律限制或禁止童工、媒体纷纷呼吁改善立法执法的时候,发达城市的资本积累要掏空贫困农村是必然,有这个级差,童工就必然无法禁绝。我们可还有别的路能走?

 

所有跟帖: 

旧社会是什么社会?谁是领袖?谁是执政党? -薛成- 给 薛成 发送悄悄话 薛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0/2016 postreply 07:27: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