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3 香山居士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的老大哥,在差不多整个19世纪,英国所向披靡。
到了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蒸汽与纺织时代跨入到电气与钢铁时代,美国、德国和日本强势崛起。
进入20世纪中叶,美国借助信息科技革命,进一步强化了其霸主地位。
以上是过去两个世纪,人类大致的行走路径。近两个多世纪里,没有看到中国的身影。中国去哪儿了?
封建自闭,一枕黄粱。
进入新世纪,全球产业竞争暗流涌动。中国制造面临着新的发展拐点,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另一方面一些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谋划布局。
在工业强国面前,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特别是当德国吹起嘹亮的冲锋号角——德国的“工业4.0”时,惶恐的我们也快马加鞭,奏出不甘人后的乐章——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横空出世。
乐章有三节,第一节是2015-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整个产业资金流“脱实向虚”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但每次想起仍然感到沉重。传统的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的制造业不必多说,即便是高端制造业,目前还是国家 在主导,通过烧钱推动大基建,提出的PPP项目模式响应者甚寡。更可怕的是,民间投资持续下滑,现已负增长。
现在人们崇尚的不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而是以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投资重点转移到这些领域,脱实向虚急剧蔓延。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整个社会浮躁不安,人们信心散失、缺乏安全感,致使虚拟资本不择手段追逐暴利。
目前正在发生的,是脱实向虚后的一地鸡毛。
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很火。BAT是目前中国了不起的公司,但本质上只起到了平台和管道的作用。我从不认为中国有了BAT就是王牌在手,因为它们本身不创造水——如果整个社会没有了水源,管道长期空置反而会生锈。因此,尽管BAT提高了社会效率、解放了劳动力,却没必要去拔高与神化,对制造企业嗤之以鼻。
金融领域是乱象丛生,“土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的段子成为最好的注解。尽管金融是社会经济运转的重要部分,但不容否认的是,许多逐利的机构本身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只是通过投机炒作在玩资本的游戏,他们创造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再来看楼市。从去年开始,当房市四小龙腾地而起时,整个房地产充斥着得意者的狂欢与失意者的悲歌。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中国在2015 年底的居民房货收入比已高达0.46,超过日本泡沫时期的水平;每一轮房价的上涨,都伴随着居民杠杆率的持续上升。中国居民杠杆率从2005年的 17.1%猛增到2015年的39.9%,今年更是可能超过43%。
钱是最聪明的,它会流向利润丰厚的地方,资本用看似最合 理却又最无情的方式在攫取着越来越小的蛋糕,威逼着人们不断地加杠杆。这种感觉很酸爽,后果却很严重。
实业为本,金融为用。我们要回到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高附加值的制造产业。
中国最缺的不是资本,而是对技术和创新的敬仰与尊重:一方面,社会气质驱使个体脱实向虚——社会越多地高谈阔论“互联网+”的神奇、一夜暴富的金融神话,能够在试验室里埋头钻研的人就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缺乏明晰的研发投入体系,研发经费缺乏持续性;企业与高校产、学、研的结合,目前融合度并不高;企业的技术发明专利更多时候是为了拼数量或炒概念,实际价值寥寥;缺乏合理的实体产业政策规划,体制问题始终严重制约着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
虽然现在中国智造已在前进的路上,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依然任重道远。中国制造企业虽然也有技术上的革新,但缺少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任何缺乏核心技术的模仿创新,将无法根本扭转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弱势地位,更别说弯道超车。
毫不夸张地说,国与国技术上竞争的残酷丝毫不亚于战争。纵观历史,任何国家的崛起都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优势——不管是当初的英国,还是今天的美国、日本、德国,都是挟高附加值制造业睥睨群雄、傲视天下。制造业实力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国一直在打盹。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利用“后发优势”,采用拿来主义与模仿,外加中国人的勤劳,低成本且快速地创造了经济奇迹,让我们没有被拉下太远。但是,如今的我们发现无法再复制上述玩法时,必定会无所适从。
今天,我们又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希望如今的中国,能够自我革新,抛弃金融和地产泡沫,脚踏实地,以板凳坐得10年冷的态度做“中国制造”。否则,目前看起来热火朝天的资本游戏,以及所谓的中国梦,就一定是一枕黄粱。
================================
拿什么拯救你——几近崩溃的中国实体经济
众所周知,中国实体经济现如今的处境可谓是异常艰难,几近崩溃。而回顾根本,中国经济的起步很成功,承载起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数十年。但第二步走得不行,在制造业积累了资金后,通过四万亿、炒房潮,吃光用光了。
那么曾经为中国经济之崛起不断添砖加瓦的实体经济又是如何走到现如今的地步几近崩溃的?中国实体经济究竟是被谁打垮的?下面笔者也是整理资料来说下自己的观点:
1、承受不住的高税费
社会保险33%,企业所得税20%,增值税17%,个税累进,粗算10%,贷款利息10%,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动不动的罚款等。
2、各项成本不断攀升
对于制造业而言,主要的生产要素都在涨价,唯独是出厂价格持续下跌,小老板可谓是欲哭无泪。现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是:黑白两道的压迫,销售冷到冰点,知识产权保护低,合同无法履行,到处都是收费站。这种现实情况,怎么可能产生大批优质企业?
3、创业贷款难
为什么银行不肯放款给中小企业?原因很简单,你的生意不能稳赚钱,银行不想借给你。贷款100万元给小民企和贷款一个亿给大国企,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银行自然没有心思理会中小企业了。
现在的情况是,中小企业拿不到贷款,国企拿到了资金后无处投资,于是资金在国企手里转个弯,高息放贷给中小企业。国企成为贷款的二道贩子,再扒了小老板一层皮。中小企业雪上加霜。着实无奈!
4、经济收入导致的劳动力不断流失
中国制造业不是和欧美日制造业竞争,而是和有天量贷款的国企基建竞争资金实力。建筑工地开出的超高工资,普通制造业根本无力对抗。你培养了多年的熟练工,工地一加薪就跑了,你和谁去竞争?
所谓招工容易,是要高工资的,否则没人来。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是国企主导,根本不考虑投资收益,也无所谓劳动力成本,缺人就加工资,通过 高工资诱惑制造业、服务业的人到工地砌砖。基建的资金来源于贷款,且无所谓还贷,制造业要考虑成本和利润,只好收摊了。许多高速公路给农民工发高工资,但 本身亏损。
5、房地产可谓是摧毁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
房地产已经占领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2015年中国GDP是67万亿,其中全国卖地收入是3.4万亿。在房价构成中,地价约占30%,也就是说房 地产创造了11.3万亿GDP,再加上中介、装修、家电家具,估计30%的GDP直接由房价而来。另外,3.4万亿的卖地收入,又拉动了铁公鸡,杠杆率至 少是3倍,又是15%GDP。一账算下来,房地产投资在GDP的占比超过45%。
但房地产经济有个最大的恶果,就是利润由寡头分享,其他人很惨。农民工辛辛苦苦拿了万元月薪,包工头赚了20万,一转身又交给老家县城的房产商了。由于房地产抽走了所有的消费资金,老百姓只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费,这就导致各行各业的很多产品卖不出去了。
问题是房地产经济不需要技术,不需要效率,只要有本事去贷款,有本事去盖章,就可以赚大钱,这是最坏的结果。
6、四万亿的冲击
中国在2009年的时候,制造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来经济危机能够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剩下的做大做强,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结果,四万亿来了,把 房价推高数倍,实体全部屌丝,于是,中国制造业就回头走,往人工高成本、产品劣质化、规模作坊化、价格低价化的初期模式道路上走了。
四万亿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秩序,现在走不回去了。2009年之前私企暴富了,但大部分老板没有去吃喝嫖赌,想的是继续研发创新,走向世界,那时候成功学非常流行。后来是,先倒霉的关厂买房,反而发财了,坚持不懈的老板,全部不行了。
嗯,怎么说呢,从另一方面来看,不能说实体经营者自身没有问题;现如今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竞争优胜劣汰的社会,也许是有所满足,不进则退,被迅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所打败。但也确实也有受大企业的压迫,至少是资金上的强势碾压。
那么现如今几近崩溃的中国实体经济下一步又该何去何从?
可以说实体经济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现在走的每一步都会对未来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现在的改革,好改的基本改完了,剩下的都是伤筋动骨的项目了。一刀下去,必然刺痛当今社会,尤以房产商、大国企为重。
其实整个社会都存在着机遇,怎么把握住?那就得从自身挖掘优点见缝插针抓住机会:
中国制造业品牌建设面临着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机遇和挑战
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质量、创新能力、品牌塑造上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仍然是中国 制造业亟须突破的瓶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在全球视野下谋篇布局,踏上寻求质量增长、塑造中国品牌、迈向中国制造的新征程。唯有努力 提升自己才能占有主动权!
房产泡沫不戳破难以挽救经济的平衡
房产泡沫不戳破,实体经济的生产要素不会出现明显下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戳破房产泡沫,把一二线城市房价调整到目前的1/5~1/6是必须的。上 一次类似情况是1998年。98年国企大下岗之前,当时有两个可能,一是继续印钞维持那些没有竞争力的国企,二是不再输血,国企员工下岗。朱总理没有选择 印钞,是真正的调结构,但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朱总理的改革是真刀真枪,触动灵魂的。国企几千万人真就下岗了,北海和海南的房地产泡沫真的就破了,精简机 构真的就减下来了,真的入世了,汇率真的改了,价格双轨制真的取消了。几刀下去,刀刀见红。朱总理的改革虽然让很多人利益受损,但是中国经济一下子就起来 了。所以还是得有壮士断腕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