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想说什么,逻辑何在?
小岗村是单干的典型,周家庄华西村是集体化的典型。单干和集体化的比较应该再同一时代环境下比较。对于改开后还在走集体化而成功的周家庄华西村,你的理由是“包产到户,导致的粮食征收压力的减轻,直接减轻了少数集体公社制存在的压力,让他们活到了今天的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从而如雨得水。”那么粮食征收压力的减轻难道只针对集体化的村庄吗?那些单干的村子的粮食征收压力没有减轻吗?按你的说法,单干不是更应该对市场经济环境如雨得水吗?改开政策又极度支持,为什么占了99%的单干村们就找不出个典型来?单干村为什么出不了几个前瞻性的村长?这应该才是比较的逻辑。
粮食征收压力的减轻是不是因为包干到户?这是很知道商榷的。包产到户在最初几年确实又短期效益,相当于开仓放粮。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年大城市近郊的卖地拆迁。整个村子都卖地上楼,很多家都拿了上百万的拆迁费。这些农民确实过了几年富裕日子,买豪车到处玩,游手好闲,但是坐吃山空,几年下来还有啥?当初包产到户也是,把集体的财产分了,地又归个人了。开始干劲确实很大。但时间长了问题出来了,有了雏形的机械化废了,争水打井矛盾层出,少劳力家庭没人管,农村的小工厂污染和生活污染无人管。单干的地方无一例外的破败了。粮食征收压力的减轻主要是来自粮食的大量进口和化肥的无节制使用。单干后,农村无论是水利设施还是土地的养护都没人管了,农民都是短期行为,这样的环境下,有可能出现前瞻性的村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