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月回国见闻 - 经济转型期的阵痛

一月三号下午到达上海,PM2.5是180多。13天内跑了六个城市,包括两个地级市,几乎在所有的地方都看不到蓝天和太阳。PM2.5普遍在200左右,其中一个省会城市高达500多,看来雾霾已经全面扩散了。
 
在上海和一个经营一百来号人企业的朋友吃饭,他去年一年几乎没什么生意,固定开支700多万,收入只有400万,净亏300多万。去年美国投资移民批下来了,便将上海的房子卖掉,在旧金山买了房,女儿也在美国读书。问他16年怎么办,他说不知道能撑多久。
 
老家一亲戚做服装批发生意,前几年曾笑眯眯地说:“都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这次见面站在店门口哭丧着脸:“你看,一个客人都没有”。三年前在市开发区买了个新房,一年半前交房,至今未搬进去住,原因竟是没钱买家具!
 
山东一亲戚是当地最大的一家电器批发商,资产有几千万。因为许多年前电器批发已经竞争激烈,利薄,便考虑转型,投资了一医疗设备生产,还参股了一小额融资贷款公司。去年夏天,融资公司一股东逃跑,设备投资也无法回笼,资金链开始断裂。前几天老本行电器批发做活动,忙了三天三夜,几乎不睡觉,才挣了两三千块。儿子在美国留学,还有一年半才毕业,愁着学费的钱无着落。告诉我再撑半年,不行就关门算了。
 
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上买了份财经杂志,新年第一期的封面文章是“4S店”。读后才知道全国已有“4S"店8000多家,相当于全中国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的总数。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现在国内是产能严重过剩,不仅仅是制造业,也表现在各行各业。全民经商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首先经济不可能总以百分之十或八的速度发展,以前是因为基数低,今后能维持百分之五左右就不错了。其次是中央政府在控制转型。如果真是认识到几十年片面强调GDP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本和代价,转而向全面均衡发展,纠正价值,完善体系,重建社会公平和公正,保护环境,树立诚信,从长远来看也不失为一幸事。但问题是我们的社会能经受得起这一时期的阵痛吗?
 
如北京一官员朋友所言:“现在有利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央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问题是中央果真能掌控一切吗?谁又能保证资金的正确使用?或者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和专业技能人才来掌控这一切吗?看看最近的股市吧!
 
人民币贬值,股市暴跌,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阵阵阵痛,反应在许多企业和家庭,这个社会的承受能力有多强?
 
最后再分享几个这次的亲身经历吧:
 
1.在老家一餐馆吃晚饭,亲戚是女性,在停车场开车出来慢了点,后面车不停地按喇叭,我只说了句“起码的礼节要有吧?”两个中年人便跳下车来要动手。是呀,在他们眼里我是个弱者:文弱书生,年纪又大了。他们也许心里有气,不欺负你欺负谁?
 
2.在北京出租车上,司机一路大声骂个不停:从雾霾,堵车,到政治反腐等等。
 
3.在北京五星级酒店电梯里,上来两个貌似喝了点酒的中年人,其中一个嚷嚷:“这国家是TM党的,不是我们企业家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