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泱泱大国,何以生产不了螺母与笔芯?
[转帖]泱泱大国,何以生产不了螺母与笔芯?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制造业飞速发展,一跃而成为全球龙头老大,在全世界哪怕最偏僻的一个小集市,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身影。占全球制造业的20%,中国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世界工厂,每时每刻,都有装满中国工厂生产产品集装箱的轮船行驶在全球各大航线上。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以占国家GDP70%的份额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多项主要工业产品与农产品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以钢铁业为例,令2014年就生产粗钢8.2亿吨,占世界的一半!遥想1958年大炼钢铁时,伐遍群山之木,收尽家家灶具,以至成为三年灾害的重要原因,尚未完成1070万吨的“宏大理想”,今日的确不可同日而语。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生产如此之多的产品,必将加速耗尽中国的各项资源,污染大江南北美好河山,让环境问题成为中国当前最为突出的“发展难题”,这点,仅仅从一年到头不见尾的肆虐全国的雾霾就可窥知一斑!
但即便如此,与中国制造的巨大数量不相称的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却不容乐观——多为低端、附加值低、高污染的产品。这也正是中国制造业当前的困境!
比如高铁运营时,高速行驶的列车和铁轨不断接触,形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丝在这种震动中会被震松震飞。不想被震飞,那么就需要螺丝和螺母丝丝入扣,永不松动才行。
中国的高铁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然而,小小的螺母却不得不采用进口的,那就是只有45名员工的小企业日本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的永不松的螺母。
Hard Lock生产的螺母成了全世界唯一的绝不松动的螺母,不仅在日本得到广泛使用,而且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桥梁和建筑物中也可以看到这种螺母的存在。——所以, 公司虽然小,但凭这一出色的技术,足以让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傲视群雄,赢得生存的最好资本。
圆珠笔是很常见的文具,路边随便一个小店就能买到,便宜的一块多,贵的也就5块上下。中国也是最大的圆珠笔出口国,占全球总共供应量的80%,但当李克强总理告诉你,中国人造不出一只好用的圆珠笔,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你信吗?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我 们为什么造不出 一支更好用的圆珠笔?》是这样介绍的:笔头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比如常见的0.08毫米和0.05毫米,但要承受各种书写姿势带来的压力和摩擦,还要 和滚珠完全贴合,既要书写流畅,还不能漏油,因此,其硬度、开口大小、墨水槽位置必须搭配的天衣无缝。所以,笔头的每个参数都需要由计算机精确计算到头发 丝的十分之一,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3丝。
要造出类似的圆珠,就需要好的模 具,模具是一切工业的基础,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但国产模具无论是材料性能、还是质量和品种都无法与德、美、 日、韩、法这些发达国家相比较。可能中国造出的圆珠,写起字来就是特别粗糙,还容易漏油,不小心就容易沾一手的笔液,让人是烦不胜烦。这个大家在买到劣质 圆珠笔时相信有过深刻的感受,这里就不过多描述了。
所以李克强总理才说,我国去年钢铁产量过剩,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需要进口!
迄今为止,生产国家飞机最核心的部件发动机的钢材仍无法实现国产化!
类似的情况何止百例千例?当别人的火柴盒大的电脑CPU每块挣上千的时候,我们生产的电脑整机一台才挣几十块钱!当别人研发出苹果手机,每台专利费挣一两千时,我们生产的苹果手机每台才赚不到一百!
对比一下德国制造的东西:
清朝宣统元年七月初四,阳历1907年8月19日,中山铁桥竣工通行,距今天快要106年。2007年距铁桥一百岁时,兰州市政府收到来自该桥的德国设计 师的家族的一封信和邮包,称该桥的设计使用年限已到,提醒城市管理部门维护保养,邮包里是部分维修配件样品。
经历了洪水、凌汛、战争等等无数破坏,一座百年老桥,缘何屹立不倒?
于是,谈到这件事情时,微博里充满了“德国:一个‘傻’到让人感到恐怖的民族”“又是德国制造在中国”“有关责任”等感叹。
而在2012年8月24日凌晨5时50分许,造价18.82亿元,作为黑龙江省市城建重点大项目的阳明滩大桥引桥突然垮塌,致使4辆大货车坠桥。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据说是货车超载造成的。尼玛,对比兰州黄河大桥,让我说什么好呢?
就中国制造与世界主要制造大国德国与日本比较,一位学机械制造的这样谈自己的体会:
当我和厂里的师傅们在为了使数控机床提高一级精度而不分白夜进 行调试、翻译德文资料时,当我费尽千辛万苦又没有假期和加班费、满身污垢,满手是伤,操作失败了无数次,但最终第一次加工制造出精度达到预计的 0.0001毫米要求的样品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但紧接着又有了失落感。因为那台加工中心的数控机床是德国造的,数控计算机部分是德国造的,加工软件还是 是德国造的,
就连一把车刀,一个钻头,都是日本造的!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就连厂房也是借鉴了外国的经验。
同胞们,你们不是搞这个的也许没有深刻的体会,我要加工一件精度为0.0001毫米的零件,所需的工具,就是上述外国制造的东西,这些工具的精度要比产品 的精度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一把用于高精度加工的小小的钻头,咱们就是做不到啊!买日本的要好几千啊!没法子啊。不要以为会一些photoshop 之类的时尚软件就沾沾自喜,一整套RO/E正版软件要将近8000万元啊!给你你连安装都不会装,别说使用了,什么是差距?
前几年上大学时我们学校的大厅里看新闻,各个系的都有,当电视播放日本大学生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拿到德国与德国大学生的机器人比试时,我们机械系的学生都傻 了眼。那个机器人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可以双脚保持平衡自我行走的那种,不过没有外壳,学这行的我们一眼就看出它身上布满的控制器、马达、线路,镜头一闪而 过,更多的是机器人不靠任何帮助自行双手翻跟头,90度鞠躬,双脚蹦跳前进。别的系的同学和老师都露出笑容"真好玩,太可爱了",而我们系人除了惊讶,还 有发自内心的害怕!真正的害怕。这个差距太大了,这就是制造业,自动控制,材料学的成就。我恨日本,所以我才害怕。
外行人不懂这个差距有多大,我这样说,如果战事爆发,中国的制造业还与外国有如此差距,你,还有我,就只有小米加步枪跟人家打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虽然可以逆向制造,但就像台湾买武器和大陆自己生产武器的形式差不多,没有用的。
一个没有信仰,不怕报应的群体,他们只会急功近利,奉行“拿来主义”,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不屑于创新,只会山寨抄袭,只会粗制滥造,从没有对商品、对顾客、对上苍的敬畏之心,更没有对现代契约、规则的严格遵守意识,尊崇“利益最大化”!
建立在鼠目寸光之上,建立在对环境的最大破坏之上,道德的最大沉沦之上的发展,不要也罢!
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岛。早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因为在德国,一切必须考虑到百年以后!
而我们的房地产所有权,最大才考虑到七十年!
一个连螺母、连圆珠笔头都无法生产的国度,谈何大国崛起?一个以权力与现实利益为最大考量的民族,谈何兴旺?
人在做,天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