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又来了,难道内地人是二等公民?(zt)

来源: chinagate.net 2015-09-24 20:49: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134 bytes)

特供又来了,难道内地人是二等公民?

近日召开的“2016年度供港生鲜招标发布会”上宣布,在足额保障香港市场的前提下,明年将有2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投放国内市场,包括北上广深及长三角、珠三角的60万居民将首先开始享用。

9

供港食品转内销,这一举动的初衷是给内地居民带来更高品质的食品,看起来是一件好事,却引发了许多不满。

这一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供港食品99.999%的超高合格率之所以耀眼,是因为它建立在大陆的地沟油、毒奶粉、苏丹红……的背景板下。在内地食品安 全成为一个段子,所有人都为自己每日的基本生存资料担忧的时候,当人们知道这个国家的另一部分人正在享受着安全、干净的食品,心中不能不产生关于公平的疑 问,乃至愤怒。

此事的运作者称,将以有53年历史的“供港三趟快车”为主线,推出“小火车”识别符号,让消费者一眼便知谁是“好孩子”。这话虽然是自夸,但同时也在暗示,我们内地人所享用的,一直是“坏孩子”。

这不就是所谓“特供”?

特供,必有特别之处。上个世纪人们提起特供,想到的是其尊贵,高档。而今天的特供,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其“安全”。满足最基本的安全要求,在中国竟成为令人羡慕的、遥不可及的特权享受!

如果说,运动员等特殊群体由于对食品内营养成分及激素含量等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建立特供通道尚可理解,同样作为普通公民,内地民众和香港民众有什么不同?

无非是供港食品承担着更重要的政治风险,因而才有更高的标准。前一段时间,香港居民对于来自大陆的含铅水管进行抗议,就是一个例子。供港食品的品质如果不解决好,会有很大的麻烦。这里起作用的,显然不是食品安全的逻辑,而是官位安全的逻辑。

事实上,如果以“安全”为标准,对“供港食品”的监管力度,本应是适用一切食品的监管力度。但职能者最终只选择将少数的监管力量,集中到少数领域, 于是出口食品、供港食品等,得以确保品质。由于不必面临相同的监管压力,主管者无力或无心,将同等的严格标准,照搬到内销产品上。

特供的存在,正表明了一般的、大众接触的食品是根本不能满足基本标准的,特供正是源于对普通食品的不信任。政府官员都对于加强监管、改善食品现状缺乏信心。

食品安全不该有“内外之别”,在确保向香港供应安全率99.999%的食品的同时,更应该以供港食品的标准和能力做好内地的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让 每一个内地百姓也能享受到食品安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消除食品不安全带给他们的伤害和困扰,使内地百姓不必对每日食用食材的安全性产生顾虑和担忧。

 

附录:

  “供港”蒜心12.8元一斤、“供港”菜心9元一斤、“供港”上海青7元一斤、“供港”生葱7.8元一 斤…继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走红之后,今年开始,“供港”蔬菜在广州的中华广场TASTE超市、太古汇Ole’超市悄然登场,价格是农贸市场蔬菜的两三 倍。有市民疑惑,既然是“供港”蔬菜,为何能在广州销售?“供港”蔬菜价格高出很多,品质就一定好吗?是否花大钱就能买到“放心菜”?

蔬菜挂名“供港” 价格猛翻数倍记者现场观察,“供港”蔬菜的价格是普通蔬菜的数倍之多。店员毫不避讳地表示,无论哪种蔬菜的价格都高于普通农贸市场的蔬菜。

 

 

供港食品安全率99.999%幕后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刘洋硕 实习记者 吴玉光

最后更新:2012-07-31 14:54:55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在供港食物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都做了很多工作,现在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很难得

6月21日下午,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大陆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而根据此前澳门方面检测,内地供澳食品合格率达100%——这样的安全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难得。

半个世纪以来,供港澳食品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历来被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保证供港澳食品的质量安全,甚至被视为政治任务——在整个供应链的最上端,具体负责人是国务院分管商务部的副总理。

官方数据显示,多年来,内地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背景下,合格率只有水分极大的“90%左右”。一个细 节是,2008年,时任蒙牛CFO的姚同山,在面对港媒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的产品质量更好、 更安全。”

这种“内外”有别的供应和监管体系,早在上世纪60年代内地为专供香港农副产品开通专用列车之际就已经形成——供港农副产品由指定省份的养殖场定额生产,再由外经贸部(现商务部)属下的贸易公司收购及出口。这些养殖场往往拥有最为先进的设备,管理规范也更为严格。

周一岳

一家香港媒体曾参观过内地某家供港注册猪场,该场集中供暖设备、水帘降温设备一应俱全,种猪每天可以享用两个鸡蛋,哺乳期的母猪甚至能喝到鱼汤。养 殖场还要求有严格的分区,包括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饲料储存区、兽医室、配种间……在这里工作的生产经理和饲养员,每年11月到次年5月都要尽量 避免外出——因为这个阶段是疫病多发期,所有供港活猪养殖场必须实行“封场管理”。此外,猪场每个月进行两次瘦肉精检测,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常规监测,项目 多达42项;而猪场日常活动也都需记录在册,供监管部门查阅。

除了农副产品外,供港粮食同样采用“出口配额分配”,由商务部向指定的粮食公司下达生产配额,再由在港央企内地购买、赴港销售;供港蔬菜也必须出自国家质检总局和香港方面认可的供港蔬菜备案基地——当然,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得到供港澳资格还意味着可以得到国家补贴。

1998年5月,香港发生“猪肺汤”中毒事件,17名本港居民因食用内地供应猪中毒,广东也出现7例中毒的患者——这也是国内首例瘦肉精中毒事件。 当时香港回归还不到一年,为了展示对香港同胞一如既往的关心,时任外经贸部部长吴仪亲自从广州火车北站登上满载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供应的港澳鲜 活商品的8753次快运列车(“三趟快车”之一),与押运员一起将17车两千多头活猪活牛运抵深圳北站,随后送往香港。

这一年,国务院决定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供港活猪实施检验检疫。从此供港活的监管变得更为严格和独立——由原来各部门的多头管理,改为质检总局全权负责。同时,还制定了供港食品地方规范——据媒体报道,按照这些规范,一棵大白菜就需要十几次检验。

香港人当然也会把不合格产品拒之门外。在周一岳的表述中,特区政府建立了完备的监管体系、设置了专业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2006年5月,特区政府又成立了食物安全中心。与大陆多部门“分散”式管理不同,该中心职权极大,服务范围广泛。

很多内地居民不知道的是,在1962年“三趟快车”开通之时,中央政府即有一个考虑:通过香港市场,让国内食品业掌握国际食物监管和品质要求,提升 国内食品质量。只是这个良好的愿望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非但没有实现,反而“内外”有别起来。基于此,周一岳认为,如果供港食品安全应用到内销方面,也可 对内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帮助。

所有跟帖: 

是不是打个招牌赚钱而已?但一直好奇中央有专供农场是真的吗? -安雅云- 给 安雅云 发送悄悄话 安雅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5/2015 postreply 04:01: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