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为何会着魔?看看股民的共性就明白了(图)

来源: 纽约时报 2015-07-24 13:42:4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609 bytes)


股民在北京的一家证券营业厅里打牌。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农民把村里的社区中心变成了临时交易大厅。年轻人辞去低薪工作,以便全职炒股。退休人员组织了投资俱乐部,交流选股心得。

去年,中国股市像是着了魔,成百上千万的工厂主、大学生和粮食种植户等投资者投身股市,追赶这个发横财的机会。

“吃早饭的时候,我们想到股市。睡觉的时候,我们眼前会浮现红绿闪烁的显示屏,”37岁的伊丽莎白·徐(Elizabeth Xu)说。她是上海一家电子公司的客户服务主管,去年秋天在股市投资了1.5万元人民币。“这是我们新的竞技活动。”

然而,最近几周,随着市场剧烈震荡,在这场席卷全国投资者的游戏中,风险也日益高于回报。

这样的现实促使一些股民开始反思,并且引发了关于财富的广泛辩论。一边是对以往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平均主义的自豪,另一边是资本主义财富的诱惑,而当今中国社会夹在两者之间。一些中国民众在社交媒体上质疑大家把太多精力用在了股市上,批评他们有不健康的物质主义倾向。

“炒股无非是想赚大钱,”32岁的北京视觉艺术家周廉(音)在微信上的一篇评论帖里写道。“这是我们想要支持的东西吗?”微信是一个流行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

官方刊物《中国日报》最近发表评论文章警告,“贪婪很危险。”

在亲戚、同事和官方媒体热情的头条的鼓动之下,中国普通投资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带动股市大幅上扬。由于现在可以方便地配资炒股,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新开的个人股票账户超过3800万个,而2014全年只有900万个。

股市的诱惑也反映了更加广泛的文化影响。很多中国人在理财上态度审慎,中国的储蓄率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很多人也由衷地相信运气的力量,中国也素来有“险中求财”的说法。

赌博在中国很普遍,往往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街头巷尾常可以看到有人在打麻将,彩票也相当流行。

从某些方面而言,人们对股市的浓厚兴趣就源自这种习惯。进入股票市场时,很多投资者怀抱着美好梦想——最后他们能有钱去外国度假,能购买订婚戒指,或拥有一个新家。

业余股民通过命理来挑选股票,而这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长期传统。一些人购买了股民专用念珠,希望能带来好运。

在中国北方的陕西省,一些希望尽早退休的农民工看到社交媒体网站上对“疯牛市”的谈论此起彼伏,于是开始炒股。今年春天,党报《人民日报》上的多篇文章鼓吹看似永无止境的牛市,也鼓励了这些股民。

在陕西小镇南流,工人装上了电脑,以便能够跟踪股票行情。 “每个人都希望有机会改善生活,即使只赚到一小片肉,”这里的长期居民张利(音)说。他投入了几千元人民币炒股。

不过,在中华文化中,贪婪一直被看成是一种特别危险的品性。

古代学者荀子在谈到人性本恶时,将“好利”列为第一个证据,并指出它会造成争夺,不利于辞让。另一位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则告诫大家不要去追求浮华不实的物质财富。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哲学教授黄百锐(David Wong)表示,早期的儒家观点是“只有在能够让人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事物时,收入、财产、物质财富和社会声望才是必要的。”

“人往往会淡忘这个大前提,”黄百锐说,“这也许就是人们对彼此失去体谅和关心的主要原因。”

中国家庭并没有普遍感觉到股市下跌的损失,因为炒股仍然不是普及的家庭投资方式。而且近日来,随着政府积极托市,主要股指也有所反弹。

不过,近期的剧烈波动让投资者感到不安。他们承受的不仅是财务上的煎熬,还有市场情绪的日益萎靡,而市场情绪是股市文化的基石。

在一些地区,退休人员习惯一起查看市场的走势,通过集体咒骂或庆祝来寻找慰藉。上周,在北京市区的一家证券营业厅,退休人员聚集在大型交易板前玩牌,估算他们最近几周损失了多少。

一名男性表示,他亏了大概6万元。“我们都赔钱了,”他说,口气越来越气愤。“大家都差不多。”

在另一家证券营业厅,70岁的魏先生表示,他赔了大概20万。

“我老婆怪我,但有用吗?”他反问道。“我们本来打算把这笔钱留给儿子。但我还能做什么?于事无补。”

魏先生自2008年以来一直炒股,但他表示最近的损失让自己非常痛心。

“我窝了一肚子火,”他还表示。“我们普通人赚钱从来都不容易。”

瑞银(UBS)驻中国的分析师陆文杰表示,尽管股市剧烈波动,但很多投资者很可能仍然会留在市场里。

“他们算是被困住了,”他说。“他们不愿承担损失,其中一些人甚至会尝试未来几周加大投资,打赌股市会反弹。”

这种波动让一些股民焦躁不安,特别是那些不习惯股市起伏的人。在中国,一些医生开始将此类现象称为“股市焦虑综合征”。

学者们就股价波动带来的心理影响提出了警告。台湾的科研人员去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股价下跌与因为精神健康障碍而入院治疗的病人人数的增加有关联。例如,当股指连续五天下跌时,入院治疗的人数提高了1.6%。

闫正伟(音)是上海的一名心理医生。他说最近接待过好几名自称因为股市而心情抑郁的患者,其中一人亏了上千万。

“他们说自己还好,但只是那么说而已,”闫正伟说。“毕竟是好多钱。”

但闫正伟表示,也有好的一面。他说,最近夫妻咨询辅导的氛围变得非常和谐,因为夫妇双方找到了股市这个共同的敌人。

“遭受重创时,他们真的不再责怪对方,而是一起埋怨股市,”他说。“像是双方都变成了受害者。”

林紫上海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专家薛伟表示,股市的受欢迎程度反映出了社会上更深层次的不安。他说,过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中国人习惯拥有固定的社会地位。现在,他说,很多人指望股市来确定自己的价值。

“他们内心很没有安全感,”他说。“认为如果能在短期内实现财务上的稳定,就会觉得更安全。”

对部分投资者来说,不间断的交易节奏让一些关系变得紧张。

23岁的银行工作人员王晓明(音)投入了2000美元,大约是其积蓄的五分之一。在本月股市下跌最厉害的时候,他进退两难:是给女朋友过生日还是努力挽救投资组合?选择了后者的他说,女朋友很快就骂他“脑子里只有数字”。那之后,他承诺减少查看股市聊天论坛的时间(他目前是六个论坛的成员)。

“很难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他说。

但王晓明说,他认为重要的是从股市获取经验。他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却又突然表示要走了。他解释说,已经九点一刻,要开盘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