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美退还庚款最早的动议者是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此后中国官员的斡旋,罗斯福总统1907年国情咨文给国会的建议,都始于海约翰的建议。

本帖于 2015-07-07 07:51:26 时间, 由普通用户 Sic~semper~tyrannis 编辑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他曾任林肯总统私人秘书,是促使美退还庚款最早的动议者。1901 年9 月7 日《辛丑条约》签订后,海约翰多次表示赔款数目过大,赔款"会给中国造成灾难"。他先是阻止欧洲列强以瓜分清廷领土替代货币支付,继而又反对索要过重赔款。在削减庚款总额的斡旋失败后,海约翰曾主动考虑率先由美国单独退还庚款超额部分,以促使其他列强转变态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海约翰

1901 年5 月28 日,海约翰给驻华公使柔克义发电报,"把赔款问题移交海牙国际仲裁法庭,以图减少赔款"。

1904 年12 月6 日,海约翰授意柔克义,草拟退还部分庚款的备忘录给国会,备忘录有如下文字:

经调查,美国公民在义和团时期所遭受的损失以及美国军队的开支并非最初估计的那么多,鉴于这一事实以及中国目前的财政困难和我们以前也有过向中国退还多余部分赔款的政策,特向国会提出庚款对中国是否存在不公正问题是我的职责,退还部分庚款对减轻中国沉重的债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这一建议获得国会批准,我建议授权行政部门通知中国政府,此后美国只要求赔款总数的一半。

1904 年12 月初,驻美公使梁诚拜会国务卿海约翰。海约翰明确答复梁诚,鉴于清廷已答应其他列强以金代银,美国理应同等享受,但为缓解还金带给清廷财政的负担,美可以退还庚款多余部分。因此梁诚1905 年1 月19 日发电报给清廷外务部,电文有如下记述:

海为动容,默然良久,乃谓庚子赔款原属过多。海云贵大臣所言确有主理,自当极力代谋,惟总统甫得蝉联,举动不宜过骤,易徐图之,必将得当以报,……不如因势利导,趁风收帆,乘其一隙之明,藉收已失之利,约计将来减收之数,较还金亏耗必可相抵有余。诚当随时运动,遇便催办,务期早日议行,免致事久生变。

梁诚的电报稿清楚地证明,他是在得到海约翰告之"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后,才因势利导趁风收帆的。实际上,能敏锐利用局势,的确是梁诚在退还庚款上的功劳,并非有学者著述,说梁诚是退还庚款最早动议者,这与事实不符。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