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与浮夸风

      毛泽东主席与浮夸风

  
作者:四两千斤
来源:人民网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的积极意义和重大作用不容抹杀!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老百姓反感的做法和脱离实际的浮夸。头一个夸下海口的就是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说下大话:河南省今年粮食产量可增产几百亿斤,河南的粮食问题今年可望过关。毛泽东根本不信,给他顶了回去。毛泽东说:试试看,这种人表面上“左”,实际上是形“左”实右。
 
  毛泽东对《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吴冷西要求“鼓吹高指标,鼓吹浮夸风一律不登报。”
 
  吴冷西回忆说:“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找我谈话,毛主席说:‘河南提出苦战一年,实现四、五、八水利化,除四害和消灭文盲。辽宁要实现三自给(即粮、菜、肉自给)。我怀疑是错误的,河南提出今年办四件大事,有些可能做到,有些可能做不到。就算都做到,也不要登报。《人民日报》硬是要卡住。否则这个省登,那个省登,大家抢先,搞得天下大乱。一年完成不登报,两年完成恐怕也不要登报。各省提口号恐怕时间长一点比较好。我就有点机会主义,要留有余地。’” (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63页)
 
  毛主席说:“报纸宣传要慎重,不要讲过头话。”
 
  但是河南还是打出了浮夸的第一枪,先是遂平县委副书记赵光,将亩产四五百斤小麦,虚报成3200斤;又有西平县城关公社则出现了亩产小麦7320斤上报。后经调查,这两个公社的亩产数字是谎报。正当信阳地委准备纠正时,继《河南日报》之后,《人民日报》大登特登亩产几千斤的消息。还发了号外。从此浮夸风愈刮愈大,为高指标,浮夸风唱赞歌。当时最权威报刊《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宣传口负责人彭真具体主管。
 
  毛泽东处置完苏联的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要求,运筹布局完炮击金门战役安排后,发现浮夸风等问题,看到一线工作的同志确有不妥的做法,就紧急纠风。
 
  1958年11月2日—10日召开了第一次郑州会议毛泽东指出取消商品经济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强调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大发展。毛泽东在会上多次批评刘和陈伯达等人主张取消商品经济的错误观点。他说: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消灭商品生产之势,没有懂得利用其作用的重要性。这是不承认客观法则的表现。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现在还是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价值法则来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我国也有这种人。有些同志急于要宣布全民所有,废除商品,实行调拨,那就是剥夺。各级干部要实事求是,不许说谎虚报;坚持走群众路线,不许对群众强迫命令。
 
  建议大家读两本书,《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澄清混乱思想,统一思想认识。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避免瞎指挥。
 
  为了让大家弄懂价值法则,等价交换。毛泽东在这次郑州会议上领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强调划清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界限,肯定现阶段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按价值法则等价交换。
 
  郑州会议最后,毛泽东起草了《郑州会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纠正人民公社的共产风和浮夸风等错误。
 
  尽管毛泽东千辛万苦力纠“左”倾错误,对头脑过热的人进行耐心的教育,然而他们听了吗?没有。1959年2月下旬,毛泽东赴河北、山东、河南三省调查研究,发现八届六中全会《决议》做出的关于纠正“共产风”的决定精神并未贯彻,“一平、二调”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于是,毛泽东于2月27日至3月5日,在郑州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第二次郑州会议,专门研究纠正“共产风”的问题。
 
  在会议中,毛泽东对“共产风”进行了更严厉的批评。他说:从去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后,刮起了一股“共产风”,主要有三条:一是穷富拉平,二是积累太多,三是猪、鸡、鸭、(有的部分,有的全部)无偿归公社,还有部分桌椅、板凳、刀、锅、筷等无偿归公社食堂,还有大部分自留地归公社……。这样一来,“共产风”刮遍全国。毛泽东批评说: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都还采用赎买政策,怎么可以无偿剥夺农民的劳动成果呢?这样做,实际是抢产,没给钱,不是抢是什么?这样下去,一定垮台!
 
  毛泽东又说:我代表1000万队长干部,五亿农民说话,坚持右倾机会主义(按:当时如果谁反对刘推行的“共产风”就被他们批判为右倾,所以毛泽东这样说——笔者注),贯彻到底,你们不跟我贯彻,我一个人贯彻,直到开除党籍,要到马克思那里告状!
 
  为了引起大家重视,在3月5日的发言中,毛泽东严厉的批评说:共产主义没有饭吃,天天搞共产,实际上是抢产,向富队共产。旧社会谓之贼,红帮谓之抢,青帮叫偷,抢和偷的科学名词叫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
 
  毛泽东把“共产风”上纲为“左”的修正主义,冒险主义。他批评说:误认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误认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误认按劳分配为按需分配,想快反而慢。武昌会议时,价值法则、等价交换己弄清,但根本不执行,等于放屁。
 
  毛泽东讲这番话,显然是对拒不执行武昌会议精神和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行错误做法的严厉批评。并要求凡是通过“共产风”拿了群众的东西,坚决退赔。
 
  毛泽东说:“县、社宁可把家业统统赔进去,破产也要赔。因为我们剥夺了农民,这是马列主义完全不许可的……一定要坚决退赔,各部门、各行各业平调的东西都要坚决退赔。赔到什么都没有,公社只要有几个人、几间茅屋能办公就行……所有县、社的工业,房屋,其他财产等,凡是平调来的,都要退赔,只有退赔光了,才能白手起家。县、社干部可能会不满意,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得到农民满意,得到工农联盟。我们在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布告中就讲平买平卖,“八项注意”中就有买卖公平这一条。平买平卖就是等价交换。我们历来主张买卖公平,等价交换……要纠正“共产风”,就要真兑现,不受整、不痛一下就得不到教训。苦一下、痛一下,这样才能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等价交换这个原则。一平二调是上面搞出来的,谁搞谁负责。退赔兑现了,干部作风才能转变。”
 
  毛泽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制止纠正了一线领导工作中的错误。
 
  为了防止各级部门传到中央精神时,再打折扣,毛泽东亲自发表了对六级干部的公开信,省、地、县、公社、大队、到小队干部。告诉他们:
 
  “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
 
  “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这种死硬的命令,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只供下面参考。”
 
  “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能解决。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
 
  “三年以内,要力争多种,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进行。”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今年、明年、后年,这三年内,主要依靠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
 
  “讲真话问题。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的假话。各项增产措施,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可讲假话。”
 
  “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毛泽东在信的最后说:“同目前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目的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经过毛泽东的艰苦努力,到毛泽东致六级干部的公开信的发表,大跃进中的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才得到纠正。
 
  吹“浮夸风”的是宣传口和一线大领导,纠正“浮夸风”的正是毛泽东!
 
  当年“浮夸风”的吹鼓手是否应该公布当年他们的讲话,文章和报道,反思历史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