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抄袭门和学术不端源头及防毒

来源: 小思维 2015-06-02 15:06: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483 bytes)
岂止复旦,中国现在的学术不端是狂风怒号,早已把学术环境污染殆尽,比黑云压城的自然界的雾霾还要严重。除恶必须找源头,源头的要害就是--死读书不思考,传统的服从畏首畏尾,懒惰不认真做事,是抄袭的祸根。

5 月28日,复旦110周年校庆宣传片被指涉嫌抄袭,该片与东京大学宣传片高度相似。糟糕的是宣传部副部长,还大言不惭的说:我们只是借用了一些IDEA, 整个片子是自己的原创。有趣的是,宣传片被紧急撤下3小时后,新版宣传片又悄然上线(动作好快)。无独有偶,新片上马后,立马又有网友指出,它与慕尼黑工 业大学的宣传片相似度极高。复旦是怎么了?不谈学术思想和科技创新,连一个破宣传片都做不出来了,怎么能有自己的原创?更可气的是,堂堂宣传部副部长代表 中国一流大学信口开河,公然撒谎,显然考虑不周。赔了夫人又折兵,既无本事又没有起码的风度。真是到了黔驴技穷,山穷水尽的地步。让人扼腕叹之!

很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中国人缺乏原创力的博文。中国已经没有了思想,无论学术届,文艺界,科学领域整个的思维贫乏。事实证明,中国的独立思想和智力的源泉已经 干枯,说得丑一点,咱们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创新性(暂时不谈四大发明),尤其是含金量很高的完全属于自己的原创性东东(改良的不算)。

这 个问题的还警示出学校管理失灵。那个宣传部长水平太次。“上海某视觉工作室”是关键的抄袭源头,有些水平很低的大学都可以做到不抄袭的举办校庆,为何复旦 不行?完全可以动员革命群众嘛。学生员工及全体校友群策群力,每人一个主意,不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不需要什麽“上海某视觉工作室”这样的 东西去搞。也许复旦宣传部长跟“上海某视觉工作室”有什麽关系,也许他们的管理水平是小学一年级的。宣传部长有可能不是学新闻的,是搞权术拍马屁上来的, 这次他硬邦邦地说假话自作自受。

“复 旦抄袭门”事件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国官场的悲哀,我不信中国复旦找不到一个比现任校长,宣传部长更称职的官员来。但是你有本事管用吗?谁会任人为贤,中国 多是任人为亲。如果选不出最好的人来管理每个部门,整个国家也就搞不好,是我们的悲剧。我们已经不如古人,考八股文选进士,挑举人尽管很迂腐,但是用人标 准是唯才是举。说到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办法,是改变用人机制,选拔干部的标准必须改变。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用”人才。希望把海外的高人全部 (接)送回去担纲重任。

我们已经进入了可怕的时代, 到了国歌里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有时很感扬眉吐气,因为确实不差钱,甚至有些财大气粗。但我们确实又最不安全。因为信仰危机,和信誉危 机成为被别人所不齿的民族,这才是可悲的(I will tell you a story about how westerners perceive our Chinese people - no moral compass)。不知羞耻,毋宁死。

出了问题必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必须严格处置,如果达到比反腐败还要用劲,那就好办了。让抄袭者们存活不下去!

必须动大手术才行。百年大计,人才第一,质量第一。改变育人环境,改变教育的目的,改变教学的方法(see below)。

频繁抄袭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没有道德底线。 甚至压根儿就不知道抄袭的巨大危害性。常常认为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过是抄的水平高不高。认为高者可以改来改去连自己都不知道写到那里,那其实是掩耳盗铃。 我建议一定要教育中国人不能抄袭。包括写综述文章,或论文的前言(引言)和后语(讨论),哪怕抄后路,抄来再改也不行。必须是自己读懂别人的文章以后,消 化以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出了事必须量以重刑,开除学籍,教职,解甲归田。

是解决中国抄袭问题,提高我们原创能力的绝佳时机了。追根寻源认真找:环境因素影响我们的创造力,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总结,独立看法,独立行动。华人喜欢看人说话,看菜吃饭,奴颜婢膝。智力严重开发不足,开放不够(This can help improve our overall scientific research)。

以下几点体会有助于提高原创能力(可以帮助中国科技发展和工业技术进步):

除了铲除抄袭,还要大力创新,才能根治抄袭毛病。以下是缺乏创新性的根源,必须注意了。

习惯思维,传统使然。祖先就没有教好我们。认为模仿是对的。古人有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吟。哈哈!古往今来,长此以往,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不是开发出来的,是抄袭而来的。

孤陋寡闻,自我封闭,井底之蛙,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代一代的不思考,全然没有了创造,而且习以为常,还不知道自己的毛病何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本事,不思进取。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安于现状。

学习方式刻板,死板,死扣理论,死扣字眼,死记硬背,闭门造车。没有思维,有的是小思维,不放开思维。填鸭似教学方式,不结合实际,解决不了问题。

没有牺牲精神。创新力来自牺牲精神,不光是时间的投入,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有时需要勇气和毅力,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大多不爱动手,因此缺乏动手能力。动手力非常差实际是官本位文化的垢疾和顽症。为了开辟新天地,我们必须从此多动手,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用实验来验证。动手不行一切等于零。

思考方式不对,钻牛角尖。走进了死胡同。灵巧的思维方式。科学家必须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事。要借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观察力不够。必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快速反应,注意那些转瞬即逝的独特现象。在必然中发现偶然。常规中看出一些不寻常,那叫别有洞天。

没有解决问题能力。有些书虫理论侃侃而谈,但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应只看事物表象浅尝辄止,而是独树一帜,要实践中练习,找到一套最佳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没有极强的综合分析力。优秀科学家常常有种综合能力,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把事物的各方面都透彻的了解后提出正确的理论并将之证实。要考虑到时间的过程,地点的变化,程度的递增或递减,充分类比,全面的调查,推测,归纳,严谨的总结,才能得出新的观点。

不敢不耻下问。虽然不学无术,但是不闻不问,没有虚怀若谷。既要尊重事实,又有理论基础才行。虚心学习才可能得到真谛。可以从老师,同学,同事,学生,友人,甚至家人中广泛获得知识,进行讨论,寻求多方的帮助。记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以下摘自我的一篇旧文比较中美教育的区别:

美 国童年文化的因素与中国有本质区别。 在美国,小学教育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要比在中国小得多。走进美国小学教室,你会感觉到浓厚的生活气息。美国小学教室里,基本上是几张座椅围绕一张桌子, 几个学生分成一个组,一个教室有几个这样的圈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个柜子放自己的衣服用具和书籍。教师有自己的一块地方,既有讲台也有写字台。所以美 国小学教师一般是没有自己的办公室的,他们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在教室里,学生除了学习,还有丰富的人际关系活动,例如给同学庆生(可 以把蛋糕给进教室给全班分享),每逢情人节相互送礼物,等等。

这 样一个教室,和中国教室相比,更像是一个家庭。它的功能不止是上课、做作业和考试,而是让孩子们也感到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庭。和中国学校的班级以某年级某班 相称不一样,美国的班级是以主讲老师的名字来命名的,某先生某女士某小姐,他们就像是这些孩子的监护人。即使是教学,老师也尽量用生动的形式,包括做游戏 来进行。这样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当然是有代价的,这代价就是学习气氛。学生喜欢上学,而不会像中国差的学生会逃学。

一 进咱们国家的教室,孩子就感觉这是一个和家庭以及邻里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到了这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的全部注意力和精 力只能往学习上灌注,他们的观念是分秒必争地学习。在这两个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连坐的姿势都是不一样的。严格的训练环境使得中国教学成绩显著。

但 美国小学教室内的活动如此安排,是建立在童年这个人生阶段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上的。像中国这样,儿童每天要规规矩矩正襟危坐朝着同一个方向,认真听老师讲 课,考出好成绩的生活美国人是无法想像的,其文化也不能接受生活的目的是为了下一个阶段作准备这样的观念。它强调人的不同生活阶段的即时当下性,各个阶段 有它自己独立的地位。儿童时代懂事开始要享受生活而不是承担压力,让他们尽量觉得学校也是家庭。除了思考和创新能力,这里也包括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生气勃 勃,阳光向上的新一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建议复旦大学改为:复印大学 -mltd- 给 mlt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02/2015 postreply 15:52:4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