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个他的准确预言
从一篇社论体会毛主席的神机妙算
阅读:192015-04-09 15:48
注: 这篇文章相当精彩,为什么毛泽东有神一样的预测能力?根本原因在于他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掌握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他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是无与伦比的。
后面还附了1942年的那篇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供我们共同欣赏——编者
从一篇社论体会毛主席的神机妙算——清明节怀念毛主席
发布者: 乔峰 来自: 新浪微博
摘要: ——清明节怀念毛主席兵家泰斗者,其预见能力无出其右,无人可及,毛主席无疑就是这样的兵家泰斗。从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预测来看,二次大战期间同盟国领袖们,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无人能与毛泽东相比。斯大林格勒 ...
——清明节怀念毛主席
兵家泰斗者,其预见能力无出其右,无人可及,毛主席无疑就是这样的兵家泰斗。从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预测来看,二次大战期间同盟国领袖们,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无人能与毛泽东相比。
斯大林格勒战役自1942年6月28日德军发起进攻始,至1943年2月2日德国第六集团军投降止,苏联红军自此开始大反攻,希特勒德国开始走向灭亡。现在,史学公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第一个提出这一史学论点的,肯定是毛泽东主席,因为他提出这个论点时不仅斯大林格勒战役如火如荼,而且德军正在猛烈攻击。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解放日报》发表毛主席十一日亲自撰写的社论《红军的伟大胜利》(收入毛选后改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这个时候的斯大林格勒前线仍然是德军攻势正猛,苏联红军忙于招架,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拉锯,直到11月20日,苏联红军才开始反攻。
毛主席发表社论时候的斯大林废寝忘食,丘吉尔忧心忡忡,罗斯福不知所之。而毛主席却信心满满,不仅准确地预见到红军必胜、大胜,而且这次战役的意义非同凡响,将是人类历史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许多人在这种时候还被德国的攻势所迷惑,以为德国还有获胜的可能。……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面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内的人们也有许多被法西斯的凶恶面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实质。……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接着毛主席论述了希特勒为什么已是强弩之末,红军为什么将节节胜利。这个时候的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等等无一不是“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面前”“还被德国的攻势所迷惑,以为德国还有获胜的可能”,以至于英美报纸相比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更加关心丘吉尔的感冒。这个时候,整个欧美苏不要说预见到这将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对于战役的胜负他们仍“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然而,几年以后、几十年以后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毛主席的预见。你不服?不服行吗?
对于红军的反攻时间和方向,毛主席也作出了精确预计:“距冬季不到一个月了,他(德军)须赶快转入防御。整个顿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险的地带,红军将在这一带转入反攻。”
果然,苏军在社论发表后一个月多一点开始反攻。要知道,在社论发表的时刻,红军的反攻计划刚被批准不久。据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回忆录《毕生的事业》记载,此时反攻计划还只限于斯大林、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三人知道,其细节和时间还对各方面军司令员保密。
关于反攻方向,仿佛苏联红军就是在毛主席的指挥之下似的。据朱可夫回忆录《回忆与思考》记载,当华西列夫斯基把反攻计划交到斯大林手里时,斯大林问西南方面的军队是怎么回事,华西列夫斯基回答说准备成立个西南方面军以便反攻。斯大林起初并不认可在顿河以西以南方向反攻,说:“只限于沿顿河由北向南和由南向北突击,是不是更好?”朱可夫回答说:“那样德寇能够迅速将其装甲坦克师由斯大林格勒附近转过来,抗击我军的突击。我军在顿河以西实施突击,就使敌人由于河流障碍而不能迅速机动,并以其预备队抗击我军。”显然,朱可夫的认识是与毛主席的预测相一致的。庆幸的是,斯大林从善如流,同意了朱可夫的建议。从斯大林把红军反攻方向设想为沿着顿河一线来看,起初斯大林只是把反攻看做战役层次对待,根本看不出这次反攻将是整个二次大战的转折点。直到1943年11月6日,斯大林在庆祝十月革命26周年的报告中说:“斯大林格勒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大家知道,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60页)可见斯大林不仅没有将这次战役作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他的评价与人类历史的转折点这个高度相比,显然是不够的。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酣战时,素以顽强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当时悲观异常,因为他十分清楚,一旦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遭遇惨败,苏联很有可能战败并退出战争,这样希特勒就可以腾出手来挥师西向,英国覆亡之日也就为期不远了。丘吉尔的心跳当然也会随着战局的进程而起伏。然而,直到1942年12月3日,红军已经开始反攻十多天,丘吉尔仍不能像50多天前的毛泽东那样作出精准的预测,对于战役的胜败仍然做不出准确判断。他在英国国防大臣备忘录中写到:“俄方的攻势很可能对德国的实力产生深刻的影响。倘若目前在斯大林格勒阵前被围的德国第六集团军被歼灭的话,俄军的南方攻势可能攻抵它的目的地顿河岸边的罗斯托克。”(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四卷《命运的关键》,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637至638页)“可能”、“倘若”,都是不确定的词。胜败尚不能预测更遑论伟大历史意义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作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评价的,显然是事后诸葛亮。1943年2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给苏联政府首脑,也对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近郊的辉煌胜利表示祝贺,……不久,罗斯福给苏联政府寄来一份表彰斯大林格勒市荣誉状,他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同盟国反侵略战争中的转折点’。”(泽姆斯科夫:《欧洲第二战场外交史》,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40页)此时罗斯福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评价相比于斯大林3个月前又进了一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但仍未达到毛主席的高度。
战后的历史,雅尔塔体制、冷战、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以及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被压迫人民民主运动,无不延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所有这一切的起点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所以毛主席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无疑,相比于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身处陕北黄土高坡的毛主席,情报来源更受局限。但即便是住着窑洞、点着油灯、穿着补丁衣服,毛主席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预见却更精准。试想,如果把他们放在同一外部条件之下,根本没有那几人可玩儿的。1950年,麦克阿瑟牛逼晃蛋,以为天下舍我其谁,殊不知天下一等一的高手等着他呢,兵败去职是他最好的结局了,假设毛主席手里的家伙什儿与美军的差距能像今日解放军这么小,估计夏威夷都解放了。忽然想起孔和尚的一句话,1937年如果是毛主席指挥几百万国军,不要说南京大屠杀不会发生,等不到1945年东京早就解放了。
还是那句老话,两个反问号:你不服?不服行吗?
确实不行,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找寻不服毛主席的事例,实在难觅。很多时候,如果仅仅浅尝辄止,似乎似是而非,比如笼统地说“人都是会犯错误的,毛主席也不例外”,好像有些道理。但若细查深究,探源求理,不仅找不到老人家的所谓错误,反而发现那些自己早年被“填鸭”进来的“错误”都是子虚乌有。
哪位如果了解毛主席有值得一提的所谓“错误”,希望您给予指教。
二〇一五年三月三十日?
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二日)
这是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有许多人在这种时候还被德国的攻势所迷惑,以为德国还有获胜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一九一八年冬,在一九一六年,德军曾向法国要塞凡尔登举行数度的进攻。当时德军的战役统帅是德国皇太子,投入战斗的力量是德军的最精锐部分。当时的战斗是带决战性的。德军猛攻不克,整个德奥土保阵线再也找不到出路,从此日益困难,众叛亲离,土崩瓦解,走到了最后的崩溃。然而当时英美法阵线方面,还没有看出这种情况,以为德军仍极强大,不知道自己的胜利已经快到面前。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而在战争中,又以攻击斯大林格勒表现它自己的最后挣扎。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面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内的人们也有许多被法西斯的凶恶面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实质。自从八月二十三日德军全部渡过顿河河曲,全面地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九月十五日德军一部打入该城西北部工业区,至十月九日苏联情报局宣布红军突破该区德军包围线为止,共计进行了四十八天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这一战终于胜利了。在这四十八天中,这个城市每天的胜负消息,紧系着无数千万、万万人民的呼吸,使他们忧愁,使他们欢乐。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在这四十八天中,世界人民的注视斯大林格勒,和去年十月间世界人民的注视莫斯科,其关心程度,是有过之无不及的。
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西线胜利后,他就冲昏了头脑,企图在三个月内打败苏联。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向这个庞大坚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举行了全面的进攻,这样就分散了他的兵力。去年十月向莫斯科进攻的失败,结束了苏德战争的第一阶段;希特勒第一个战略计划破产了。红军制止了德军去年的进攻,并在冬季举行了全线的反攻,是为苏德战争的第二阶段;希特勒转到了退却和防御的地位。在此期间,希特勒撤消了他的前线总司令勃鲁齐区,自己充任总司令,决定放弃全面的进攻计划,搜索欧洲全力,准备向南线作局部的但被认为是打击苏联要害的最后进攻。因为这一进攻带着最后一次的性质,关系法西斯的存亡,希特勒就集中了极大的兵力,连在北非作战中的一部分飞机坦克都抽调过来了。从今年五月进攻刻赤和塞瓦斯托波尔起,进入战争的第三阶段。希特勒调动了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兵力,附以飞机坦克的主力,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作空前剧烈的进攻。他企图迅速攻下两处,达到切断伏尔加和夺取巴库两个目的,然后北攻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并令日本法西斯集中兵力于满洲,准备在斯大林格勒攻下后进攻西伯利亚。希特勒妄想把苏联力量削弱到足以使德军主力从苏联战场上解脱出来,以便移到西线对付英美的进攻,并可掠取近东资源,打通德日联系,同时,日军主力也可从北面解脱出来,以便西进南进对付我国和英美,而无后顾之忧,这样来争取法西斯阵线的胜利。但是这个阶段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希特勒遇到了苏联制其死命的策略。苏联采取了先则诱敌深入、继则顽强抵抗的方针。五个月的战争,使德军既没有打进高加索油田,也没有打下斯大林格勒,迫使希特勒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现在已是十月,冬季就要到来,战争的第三阶段快要结束,第四阶段快要开始了。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战略企图没有一个不是失败的。在此期间,希特勒鉴于去夏分兵的失败,集中他的兵力向着南线。然而他尚欲东断伏尔加,南取高加索,一举达成两个目的,仍然分散了他的兵力。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在相反方面,苏联则是越战越强。斯大林的英明战略指挥,完全站在主动的地位,处处把希特勒引向灭亡。今年冬季开始的第四个阶段,将是希特勒走向死亡的阶段。
拿希特勒在第一阶段上的情况和第三阶段作比较,就可知希特勒是处在最后失败的门口了。目前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方面,实际上均已停止了德军的进攻,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时,他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两处的进攻已经失败。他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整个冬季中所整备的一点兵力,已经耗竭了。在苏德战线,距冬季不到一个月了,他须赶快转入防御。整个顿河的以西以南是他的最危险的地带,红军将在这一带转入反攻。今年冬季,希特勒因被死亡所驱迫,将再一次整备他的军队。他或者还可能搜索他的一点残余力量装备出几个新的师团,此外则乞援于意、罗、匈三国法西斯伙伴,向他们勒索一些炮灰,以应付东西两线的危局。但是,他在东线须应付冬季战争的极大消耗,他在西线须准备对付第二条战线,而意、罗、匈等国则将在希特勒大势已去的这种悲观情绪中,一天一天变成离心离德。总之,十月九日以后的希特勒,将只有死路一条好走了。
四十八天中,红军的保卫斯大林城,和去年保卫莫斯科市有某种相同。这就是说,它使得希特勒今年的计划也像他的去年计划一样,归于失败。其不同点,则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后,虽然接着举行了冬季反攻,可是还要遭到今年德军的一个夏季进攻,这是因为一则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尚有余勇可贾,二则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条战线的缘故。而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则形势将和去年完全两样。一方面苏联将举行极大规模的第二个冬季反攻,英美对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将无可拖延(虽然具体时间仍不能计算),欧洲人民也将准备着起义响应。另一方面,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攻势了,希特勒只好把整个方针转入战略防御。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
希特勒面前遇着的,是三个强大敌人:苏联、英美及在其占领区的老百姓。在东线,是屹立不动的红军壁垒和整个第二冬季以及连续下去的红军反攻,这是整个战争和人类命运的决定的力量。在西线,即使英美还采取着观望和拖延的政策,但等到有死老虎可打的时候,第二条战线总是要建立的。希特勒还有一个内部战线,就是德国、法国及欧洲其他部分正在酝酿着的一个伟大的人民起义,只待苏联举行全面反攻和第二条战线炮响,他们将以第三条战线出来响应。这样,三条战线夹击希特勒,就将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的伟大历史过程。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⑴。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远东。明年也将不是日本法西斯的吉利年头。它将一天一天感到头痛,直至向它的墓门跨进。一切对世界形势作悲观观察的人们,应将自己的观点改变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