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从八十年代的中学开始学习英语,结果安照中国的中学高中大学的教育方式,学了10来年英语,出国了还是‘聋子、哑巴’

来源: 2015-04-20 21:33:0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你可以说我学习语言能力笨,但是比较一下那么大面积的中国人如此辛苦的按照中国式的英语教学大纲学习下来,出国了,读 写能力明显优于听说,难道不能说明以前中国的英语教学大纲存在问题? 难道只是单纯的想把大部分中国人培养成能读懂英语技术文章+写出英语技术文章,老老实实当一个劳力者而治于劳心者?

闲话顺便说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武状元也算是一种特殊荣耀的身份,而第一次开课取士的倡导者就是我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当时的武状元-武举人等等不同层次人才的选拔考核标准之一:最重要的就是看谁力气大,这在冷兵器时代无可厚非。但是靠谁力气大就能出任军队里面的将帅,这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 而在当时一名大夫就提出了,领兵打仗也要考虑军事谋略类的能力选拔。这样的建议提交到武则天那里,就淡淡的得到一个答复,知道了。

这淡淡的答复里面包含着统治者的机心,有有权谋,军事谋略,又有好武艺好力气,我能驾驭得了吗?能不在可能的时候谋反我吗?

中国历史上面还有一个典型的经典例子,就是父母亡回家守孝三年,这样的体制。 合理吗?如果这个官员正好是能干的,当时的政务离开他会损失很大,可惜不凑巧,你父母百年了,对不起了你,请爷回去守孝吧。 统治者看似这个点笨吗,一点都不笨,精明到极点。不是孝子自然难出忠臣。


回到今天的话题,收回英语的应试点,必然造成部分地区考生的不重视,将来人生发展后程,这些考生就会发现当年不重视的地方就是是他升职路上的致命拦路虎。而导致他在这个关键点上无法和传统官宦子弟或者相对上层子弟竞争。 官宦子弟和相当上层子弟的家庭层面眼光自然看得更多更广,而且在小孩儿成长过程中补课资源的投入就会相应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