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错一句话就被捕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谎言
本帖子要说明一个事实,就是一些人认为在毛泽东时代很害怕,很紧张,只要说错一句话就会被捕,甚至被枪毙。就我这个从毛时代过来的人,我认为当时的说话是安全的,不大可能出现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捕甚至枪毙的情况。其实我上面说的“一些人认为”,有很大程度上是台湾省的人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下生活,所以把国民党当年的恶行和共产党的对照给想当然了的。因此我要比较两个地方的情况的不同。
从台湾省的资料看,在台湾省当时是很紧张的,是有可能说错一句话就被捕的,如果你敢在大街上高呼共产党万岁,就是有可能被枪毙。就说那个作家柏杨,其实就是给一家报纸的漫画做翻译,那个漫画是外国人画的,画的是父子俩遇到的海难后,游泳逃到了一个荒岛上,结果那父亲对着空无一人的岛做演讲,说“军民同胞们”,就这么五个字,柏杨因此而入狱被判十八年徒刑。
如果把台湾省的共党分子,和大陆的“阶级敌人”这个概念对照,则大陆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大部分阶级敌人是不被逮捕的,当然也不被枪毙,而台湾省的共产党员则是统统被枪毙的。因此在大陆,就我从小到大,那是经常就在大街上看到阶级敌人,我的同学就是阶级敌人家庭,他爹妈就是地主富农这样子的。我的邻居,就住一个单元楼里的,就有阶级敌人。
大陆和台湾省还有一个不同,在于台湾省是对共产党员没有上限的,意思就是有多少毙多少,没有名额限制。
但是大陆对于阶级敌人,有一个毛泽东亲自制定的且决不能够违反的比例,那就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这个比例是不能够改变的,这个毛主席语录是谁也不敢碰的。这导致了这个比例,成了各级想整人的干部的一个紧箍咒。
对于地方来说,可以认为每一个单位,无论是工厂还是农村的单位,都已经是有一些阶级敌人的了,象生产队里都已经是有一些地主富农的了,问题在于,这些阶级敌人的名额比例,就已经快要到达百分之五了,这就导致了各级基层干部,可能最多也就那么一两个名额可以用了。因为名额一旦超出,就违反毛泽东思想了,你这个当干部的都有危险了。因此干部们通常是舍不得用的。如果要用,那一定是用在他们最讨厌的人身上的。
但是为了保证名额,又要把一些人打成阶级敌人,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要宣布一些阶级敌人不再是阶级敌人。因此象摘帽右派,摘帽地主,这样的概念其实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反复实行了的。这样,原来的阶级敌人已经改造好了,这阶级敌人的名额就可以空出来一些,就可以用来整别人了,可以将一些新人打成新生的阶级敌人。但是总的来讲,名额是不太够用的。
因此,当时的大部分人还是感到安全的,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而对于已经是阶级敌人的人,他们不管说什么话都是反动话,因此也无非继续是阶级敌人罢了。例如,假设一个地主当时说毛泽东把我害惨了,那周围的贫下中农是同意的,你是阶级敌人,不害你害谁?
大部分人感到安全就是因为这个比例。我就拿被打成阶级敌人比做现在一个学生考试挂掉吧,要知道现在的考试题通常都出成这样,就是一个班挂掉的学生也就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因此,如果一个班上已经有一些差生考试就是经常挂的,那么对于一般的学生,也不会有大太的被挂掉的恐惧感了。
还有就是,一个单位中,最容易说话说漏嘴的人是谁?回答是领导,因为领导的讲话经常就是最多的,所以领导最危险。
尤其是,政治是经常变动的,导致了反动话是什么也没有规定性,这个没有规定性,也导致了反而人们说话是自由的。例如,一个领导有可能在1969年讲话有一些发挥,说到毛主席的接班人林彪,他就会绘声绘色地给群众讲许多林彪的英雄事迹,说林彪这么好那么好,但是可能过上几天林彪外逃了爆炸了,那他就尴尬了,群众都知道他拼命夸过林彪来着,算不算反动话?我在山东上中学的时候,一开始山东的革委会主任是王效禹,于是我们的老师就经常给我们讲话说王效禹这好那好,但是过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后,王效禹被打倒了,被称为小爬虫变色龙,那老师不就尴尬了吗?
比如说,“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万岁!”,这句话在当时是反动话,因为是反革命分子林彪说的。那你想想还有什么话不是反动话?这反动话完全没有规定性,反而就导致了人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所以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角度讲,当时的领导也知道,如果你抓别人说漏了嘴的话,那别人也会抓你,也正因为如此,领导通常的思考就是:阶级敌人的名额有限,我自己说话说漏嘴的机会比别人大,因此别人说漏了嘴我也要尽量护着。
因此,如果是一个普通群众说了看上去很反动的话,通常的待遇是领导就赶紧找他谈话,说可不敢这么说,你幸好遇到我这样的领导,否则在其它单位就会被打成反革命了,这样还让你欠他一个人情。
那么我当兵以后,在军队是不是说话会很紧张呢?也是不会的。在军队里,因为所有进来的人都经过政审的,因此至少在入伍的时候,谁也不是阶级敌人。但是确实是有可能新产生阶级敌人的。可是问题在于,当时如果任何一个连队,新产生了一个阶级敌人,比如一个当兵的因为矛盾冲突,开枪打死了人,所有这种新产生了阶级敌人的事情,在当时被定义成“发生了政治事故”,那么如果我是一个连队的指导员,你也是,我这个连队没有发生政治事故,而你那个连队发生了,那领导上会优先提拔我的。
正因为如此,所有的指导员都不希望自己的连队发生政治事故,因为会影响到自己的升迁,所以如果有战士说了反动话,也是经常压制,劝说,不到万不得已,才不会把一个人打成阶级敌人呢。
你想想到了文革后期,有一件事情特别盛行,就是手抄本小说,还有其它的手抄本言论,当时因为没有复印机就只好手抄,也有许多人就当它是练字,那我就经常看到我认识的朋友在那里努力地抄啊抄,而且我也看了不少手抄的东西,里面有不少就是黄赌毒,那手抄的人是躲在一个很黑暗的地下室抄?才不是呢,是大明大摆地在那里抄。那领导发现了怎么办?完全有办法,就说“我是抄下这些反动言论好批判批判它。”
而且我在上中学的时候那中学生对于文艺作品中的阶级敌人的反动言论那是喜欢得不得了,倒背如流,怎么可能会有事情?不是几个中学学聚在一起做严肃状地说,我们要把对共产党不满的人都收拢起来(电影《铁道卫士》台词),就是“做人要有诀窍,就是三个字,为自己”,什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都是红灯记里日本鬼子鸠山的台词,反正小孩子一学坏那可是很厉害的。我还记得一句倒不是阶级敌人说的,那就是尼古拉大门也要打开,说的时候手还要拐上几道。当时看了电影《武训传》都知道说打一拳,一个钱,踢一脚,两个钱,而且都还是用山东话说的。
现在网上流传的一些人因为所谓说错一句话就被打成阶级敌人,然后受到怎样的迫害的故事,看上去瞎编乱造的成份是很重的。因为,就算是新产生了一个阶级敌人吧,那小说中的故事就是好象就是他一个人倒霉,受到这样那样的残酷待遇,但是好象其它的阶级敌人都不存在了似的。其实不然,其实一个单位新产生了一个阶级敌人,他会加入到已经存在的几个阶级敌人中的,而任何单位对于自己单位的阶级敌人,那基本上还是一视同仁的,不会专门对这个阶级敌人坏,对那个阶级敌人好。因此,就我的经验,阶级敌人也是永远都有伴的。因此当你看到一个故事是讲的好象就那么一个阶级敌人,好象其它的阶级敌人都不存在的故事的时候,你就要怀疑它是瞎编的了。
再来说本帖子的标题,里面讲的是“很大程度上是谎言”,意思也就是说,我国这么大,多少多少亿人,罕见的事情总是有可能在某个角落发生的。例如我现在会说给老板打工是安全的,不大可能因为给老板打工就被老板活活打死。但是如果有人反驳说在中国的某一个角落某个打工的就被老板打死了呢?而且他说的是真的呢?要知道罕见的事情总有可能发生,却不是我们恐惧的理由。难道因为这么一个案件就导致所有的工人都成天害怕着被打死?那是不会的。只有概率高到一定程度的事情才会形成真正的恐惧,我们不会为罕见而活着。就比如,虽然有空难发生,大多数人仍然买票乘飞机,也并不是说坐在飞机就的乘客都处于胆战心惊的状态。
因此,如果有一个网友又举出一个确实为真的例子来反驳我,那不过就是他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例子罢了,找这种例子多辛苦啊,因此不构成一个社会黑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