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很久的人请看看这篇文章:【经济】华民:还是不能放弃制造业(ZT)

来源: 首推 2015-04-05 22:24: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220 bytes)

制造业观察】最近福布斯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在290名新晋亿万富豪中71人来自于中国。但是,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看起来,这对中国经济不全是好消息。“这些中国富豪从事的行业无非就是房地产、互联网、金融,能够靠制造业成为富豪的寥寥无几。”

制造业正面临拐点

 

上海观察:关于制造业的状况,大家的判断都不是十分积极,但2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9%,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这是不是制造业向好的信号?

 

华民:我不是太乐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制造业发展本身还是有区别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反映的是制造业经理人对经济景气的预期,是个宏观变量,而制造业发展则是个结构问题,制造业发展是否健康要看资本形成率和投资环境的好坏,并且是否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认为,在最近这几年中,中国扣除掉基建投资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在下降,这可以算是一个信号。另一个信号是,日本、美国的一些家电、电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撤离中国,微软关闭在东莞的手机工厂等都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上海观察:您所说信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华民:我的判断是中国制造业可能进入拐点。如果我们回溯历史,以下三个原因让制造业发生了逆转:

 

第一是出口紧缩政策,包括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升值等政策,2005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升值,2006年新劳动法增加工资,导致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下降,再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使得和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大幅度下降。

 

第二,是产业紧缩,主要是结构升级与产业调整。目标当然是不做低端做高端,但是中国的生产函数和要素禀赋都支撑不了高端产业的发展,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高不成低不就,制造业的规模总量随之下降。

 

第三,是内需不足,中国将近一半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是非工薪劳动者,从而缺乏消费能力,由此造成的内部需求不足构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需求约束,从而限制了制造业的总量增长。 

 

上海观察:但是最近媒体报道,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又面临用工荒了。

 

华民:我有个担心,是不是像绿洲,水流失了,绿洲没有了,水就更少了,恶性循环。水就是工人,绿洲就是制造业。就业机会少、生活成本高,原来的工人都回乡去了,剩下的企业想招工人就更难了。

 

此外,民工队伍的结构性变化也是导致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了,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第一代民工正在迅速地被第二代 民工所替代,第二代民工的预算约束要软的多,因为父母已经为他们创造了较好的生活状况,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态度与父辈相比要相对逊色,换工作也更频 繁。这会导致阶段性的、比如春节后的用工荒。

 

雾霾不能全怪在制造业头上

 

上海观察:您怎么看制造业的地区转移,比如回乡的工人多了,是不是能带动当地的制造业发展?

 

华民:这要具体看。如果是做出口产品的,必须在沿海,否则就会因为贸易成本过高而难以生存。如果是做内需产品的,当地必须有一定的消费量,而这又与人口规模相关,因此生产内需产品的企业必须在人口规模足够大,从而可以带来本地市场效应的城市中才能生存。

 

进一步而言,那些拥有技术的高端人才也希望在大城市生活,以便获得与自己的收入相匹配的生活与消费环境,当然还有子女接受教育的便利,这就意味着,凡是具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暂时还不可能转移到乡村。

 

上海观察:民众的另一个担忧是,传统制造业对环境的破坏,比如近期成为热点问题的雾霾。

 

华民:制造业不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政府不能只是禁止污染企业开工,而是应该帮助污染企业排除污染,环境是公共品,没有政府的参与、全靠企业是解决不了的。企业没有能力清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或者投资环保工程等来帮助企业清污。

 

今天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在补贴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什么不能补贴企业清污呢?技术属于私有产品,而环境则具有公共品的性质,从而更加需要企业的参与和帮助。

 

这几年,我一直在考虑,雾霾的污染源究竟是什么?汽车尾气吗?发达国家的汽车比我们多。我觉得,中国最大的污染源应该是房地产吧。再小的城市都在盖高楼,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钢筋、玻璃,生产这些建材的都是重污染企业,而且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煤炭,在造楼的过程中还产生大量扬尘。我的观点就是楼有多高,雾霾就有多大。大家把板子打在消费品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工业上可能是把问题的方向搞错了。

 

上海观察:不过房地产业对制造业有带动作用吧。

 

华民:确实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当领头羊走错的时候,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也会错。泡沫过多的房地产业会带动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而一旦房地产业发展放缓,对制造业就是雪上加霜,这就是现状。

 

中国仍然需要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

 

上海观察:现在央行在降准降息,宽松货币,资金会回流到制造业去吗?

 

华民:很难。制造业本身没有投资需求。现在就连三一重工这样的制造业企业都在筹办民营银行了,当制造业都把钱拿出来投在金融了,还有什么样的实体经济会产生资金需求呢?我的担心是,前几年生产过剩,以后会不会产生金融过剩?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凡是没有制造业为基础的国家或者城市很容易造成中产阶级的式微,进而引起社会的两极分化。更为重要的是,过度依赖金融创新的行业提供的岗位有限,基本上不创造真实财富。

 

美国的金融业可算是全球首屈一指,但是美国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创新企业,纽约除了金融,还有文化、制造和创意产业。香港最近所遇到的增长瓶颈和 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在很大的程度上就与产业空心化和经济增长过度倚重金融与房地产业有关。相反,坚持制造立国的德国,无论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方面都算 得上是世界的楷模。

 

上海观察:最近蒋方舟有篇文章写得很逗,“似乎出入过媒体互联网和广告公司的朋友们都创业了,弄潮了,跟天使投资人喝咖啡了。”互联网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推动器吗?

 

华民:现在大家看来看去,能赚钱的好像只有互联网、金融了,所以大家都把钱投到了互联网。过去十年,大家投来投去投的是房地产,接下去就是互联网了。

 

最近福布斯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在290名新晋亿万富豪中71人来自于中国。但是,这些中国富豪从事的行业无非就是房地产、互联网、金融,能够靠制造业成为富豪的寥寥无几。

 

确实,互联网增加了交易机会,降低了交易成本。不过,在中国还没有成长成为发达工业化国家以前,还是需要任正非、宗庆后、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也需要创造就业、创造财富、并且能够带来人民收入增长的企业。

 

上海观察:现在应该怎么做?

 

华民:十年前,在民营经济中至少70%是制造业企业家,现在只占到30%左右,即便剩下的那些还在做制造的企业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手里做的是制造,心里想的则是金融和投资。

 

要恢复制造业,第一,取消产业政策,放松禁入管制,让市场选择该去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第二,通过减税来增加企业税后利润、激励投资。第三,实施以价 格调整为主的宽松货币政策,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从目前的政策取向来看,单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用多大的用处,没有前两个政策的配合,钱流不进制造 业。

 

也可以学习美国在2009年救市的做法,由财政购买企业的优先股,直接把资金输送到企业,这相当于低价融资。

 

最后,从市场角度来说,还是应该打开国际市场,只有不断扩大的市场才能平衡中国不断扩大的产能。这个过程很可能一直要延续到中国的农村人口大幅下降到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止。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陈抒怡 图片来源:CFP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上海观察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如上海观察对转载有异,请留言,本帖即删。

所有跟帖: 

徐了中国的文科生和公知,小孩都知道中国绝对“不能放弃制造业”。 -NiceJing- 给 NiceJi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6/2015 postreply 07:29: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