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无所不能的院士
最近无意发现了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十七 届候补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谢和平教授的招博学科 专业与方向。计有:建筑与环境学院:固体力学专业(或曰二级学科,下同)、 岩土力学与工程方向;工程力学专业、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方向;土木工程专业、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又一个土木工程 专业)、岩土工程方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又是一个防灾减灾工程 及防护工程方向);商学院:能源战略与经济管理专业、新能源战略方向;灾后 重建与管理学院:安全科学与减灾专业、安全科学方向;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 院:低碳技术与工程专业、低碳技术与工程方向;艺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专业、 “中国书法研究方向”。这样,谢校长就在六个学院八个专业九个方向招博。扣 除一个重合的专业和方向,那至少也在六个学院七个专业八个方向招博。 我们毫不怀疑谢校长的科研、学术、指导能力。但我们又觉得,作为科学家、 工程家、发明家、教育家(长期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四川大学校长)、社会活 动家(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科协主席,等等)的谢教授,怎 么忙得过来。同时我们认为,即便忙得过来。这样招博也有些不妥不当。第一, 过多过杂。谢校长既然是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那就应集中在工 学、地矿学、地质学学科群内招博,怎么又到文科类的商学院的能源战略与经济 管理专业招博,艺术学院的中国画与书法专业招博。文科和理工科通治、且到了 能胜任招博带博培养博士的程度。第二,工作量过大任务过重。就算一个方向一 年只招一个,那一年也就是八个。四川大学的博士生因有发表科研成果的较高要 求,故平均四年半才能毕业授位。这样,谢院士麾下的博士生将达到三十几个。 谢校长有繁重的行政领导工作和社会活动任务,显然忙不过来。势必顾此失彼; 就必然疏于指导或部分放弃指导。这不利于博士生的发展成长,也不利于谢校长 搞好双肩挑的工作(指一肩担科技研究教学工作,一肩担行政领导社会工作)。 第三,有的专业方向适不适合招收培养博士(生)值得考虑。比如,“中国书法 研究方向”。我们承认,谢院士也是书法家,汉语毛笔字特别是草书写得很好。 担“中国书法研究方向”需不需要、值不值得培养博士,很值得斟酌。我们认为, 这个方向培养一点学士、最多个别硕士就足够了。不需要也不值得培养博士。 “新能源战略方向”也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因为它并不研究具体的新能源技术, 比如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沼气能等的发电技术(煤油气发电、原子 核发电、水力发电则属传统发电技术)及其电能储存,而是研究新能源战略方向, 即应选择以上哪种或哪几种能源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所以它培养一些硕士就够了。 当然,这些个问题见仁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统一意见。但谢院士 招博招得过多过杂则是无疑的。第四,上行下效。在四川大学的牛人中,行政系 列包括校副书记、副校长、正处长、正院长、院正书记中的博导中的一些人,学 术系列包括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中的一些人,招博的专业和方 向也偏多。当然,也有一些牛人博导,招博专业方向不多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