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用数据说话比较好,别猜来猜去的。ZT

来源: Christy_BJ 2015-01-14 12:20:3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565 bytes)
回答: Re:不知道中国7%增长从何而来pieq3142015-01-14 11:49:24
世界银行(World Bank)4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若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或将在今年取代美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世界银行最新报告的结论让外媒大为讶异。在此之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不过,中国并未高调接茬。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日报道称,中国曾努力阻止这份经济报告的起草,“已为此抗争了整整一年”。



那么中国的GDP是否真如世行所言将于今年超美呢?


世行WDI数据库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已达161577国际美元,是美国的96.2%。今年上半年美国实际GDP增长2.2%,中国实际增长7.4%,如果中国实现全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则美国全年实际增速必须达到3.5%以上才能避免被中国超越。这意味着下半年美国实际GDP增速必须达到4.8%,这对美国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美国再次修改GDP统计方法。看来按购买力平价测算,今年美国GDP被中国超越已经是毫无悬念了。


那么购买力平价是否靠谱呢,这就要从中国GDP被低估的情况说起。



以下是中国GDP低估的情况:

1、中国统计第三产业在核算方法上是能不算就不算(如黄赌毒不算),能少算就少算,如自住房租金、政府服务等,美国自住房租金占GDP的10%左右(其实整个西方包括印度的GDP核算方法都一样,自住房租金一般都占GDP的10%左右,比如日本2011年自住房租金6221.25亿美元,占比10.6%),中国约2%左右,美国政府服务占GDP的13%左右,中国约3%左右,尽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程度更深。仅此两项按相同口径中国就比美国少算了近20%的GDP。

2、因中国人使用现金结算量大,统计难度大,使三产统计遗漏的多,比如家政服务,现在从农村出来从事保姆、月嫂等职业的人越来越多,工资越来越高,这部分人的收入在国外也是计入GDP的,而中国是不计算的;餐饮业现金结算量大且很多私人消费不开发票,很多排档还是通宵营业;中国父母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是很大的一块,比如我在孩子身上从小到大花在各类培优上的钱就至少有十万以上,都是现金支付且没有正规税务发票;由于税制的原因,中国大量个体工商户瞒报营业收入,每年的实际营业额远大于统计数据。

3、中国第三产业占比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2》2011年中国第三产业只占GDP的43.3%,与中国同组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56.7%,如果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不含中国(中国占了权重的50%),第三产业将占GDP的64%。就连重债穷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有47.8%,比中国高出4.5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结构所谓的“畸形”,是因为第三产业被严重低估,中国的餐饮、娱乐、快递、维修等服务行业在发展中国家中绝对是最便利、最快捷的,甚至不亚于发达国家,如很多中国人晚上吃饱喝足了,消化消化,去唱歌,唱完歌十点十一点了,累了,去洗脚、按摩、桑拿,按完出来,爽了,也饿了,然后去吃夜宵,真的是一条龙服务,而西方发达国家夜生活很少,一到晚上街面上冷冷清清,一般晚上都在家带孩子,看电视剧,或宅在家上网,只有周末才会去酒吧玩。所以说中国三产比重低,经济结构失衡完全是自欺欺人,中国目前实际的第三产业比重至少应为GDP的55%以上。

4、中国建筑业也存在严重低估,众所周知中国消耗了世界50%以上的钢材,60%以上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世界一半以上的建筑施工机械在中国施工,中国每年新建的厂房、铁路、桥梁、港口、公路、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是美国的10倍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再造一个法国,但中国建筑业GDP却仅仅于美国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中国建筑业GDP应该存在严重的低估。

我们可以比较中日两国房屋建筑情况,来看看中国建筑业GDP被低估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建筑业季度数据库显示,2012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34.58亿平米,竣工房屋价值4.67万亿,单价1355元/平米。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日本房屋竣工面积12650.9万平方米,价值213030亿日元,折合17228亿元,单价13618元/平方米。

2012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5617亿美元,2011年日本建筑业增加值3316亿美元,2012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是日本的27倍,但建筑业增加值却只有日本1.69倍。就算日本房屋建筑比中国质量和档次高一些,按中国3平米折算日本1平米,中国建筑业增加值也应该近10倍于日本。

5、中国农村建房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在发达国家,农民建房是计入GDP的,而中国从来没有计入。近些年来农村自建房每年都有10亿平米左右,按每平米1000元计也有1万亿。还有农村通过互助、义务劳动建设的桥梁、道路等也都没有计入GDP。

6、联合国颁布了国民经济核算新的国际标准,即《国民账户体系,2008》(简称2008年SNA),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GDP统计已采用这一新核算标准。很多国家的GDP上修幅度很大,如尼日利亚将GDP上修了80%,阿根廷上修了27%,韩国上修了9%,美国上修3.6%等等。中国也将按新标准对GDP作出修订,将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雇员股票期权等计入GDP。

中国GDP被严重低估还能从消费与生产两方面的数据来印证。

消费方面

我前面说了很多GDP被低估的情况,大部分涉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如果被低估那么消费也必然被低估。以中美两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例,2012年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6万亿美元,中国为3.29万亿美元,中国占美国的67.7%。2012年中国GDP是美国的50.66%,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70%,中国只占35%。按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该只有美国的1/4,结果却占了美国的2/3,这还是按汇率反映的两国消费水平。实际上中国实物产品的消费总量是远高于美国的,如中国的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和鸡蛋的总消费量分别是美国的9倍、20倍、2倍、10倍和5倍,汽车、智能手机、空调和服装的总销量分别是美国的1.4倍、3.4倍、8.2倍和2.2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美国消费支出中只有30%的是实物消费,70%是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服务等消费(比如美国医疗消费支出占GDP的18%,人均近9000千美元)。而中国消费支出中80%的实物消费,只有20%是服务消费,事实上按我前面所列被低估的GDP项目,中国的服务消费水平被严重低估。另一个原因是汇率被严重低估,按世行2011年ICP国际比较项目,中国购买力平价汇率是3.51,被低估了44%。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GDP只占世界的12%,但中国却消费了世界30%的农产品,26%的汽车,30%的家用电器,人均住房面积甚至远超地广人稀的高收入国家俄罗斯,境外旅游消费支出也高居世界第一。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即使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左右的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如果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只占GDP的35%,这可能吗?

可见中国的统计方法让消费被严重低估了,如果按照美国的统计方法,中国真实的消费率至少应该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10到15个百分点,达到GDP的60-65%,居民消费率为45-50%。

生产方面

2013年,中国以占全球19%的人口,生产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和近一半的工业品。

主要农产量产量(2012年数据)在世界总产量的份额分别是:谷物产量5.4亿吨(21%)、水果2.4亿吨(32%)、蔬菜7.1亿吨(58%)、肉类8387万吨(28%)、鸡蛋0.29亿吨(41%)、鱼类5729万吨(36%)。

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其在世界总产量中的份额分别是:发电量5.4万亿度(23%)、原煤36.8亿吨(47%)、粗钢7.9亿吨(49%)、电解铝2206万吨(46%)、精炼铜649万吨(29%)、黄金428.1吨(14%),水泥24.2亿吨(59%)、平板玻璃77898万重量箱(60%)、硫酸8123万吨(32%)、烧碱2859万吨(40%)、纯碱2435万吨(42%)、化肥7037万标准吨(35%)、化学纤维3922万吨(68%)、塑料7415万吨(24.8%)、光伏电池组件27GW(60%)、发电机组1.26亿千瓦(60%),彩电1.28亿台(49%)、冰箱9340万台(50%)、空调14333万台(88%)、洗衣机7202万台(51%)、微型计算机3.4亿台(91%)、手机14.6亿部(81%),汽车2211.7万辆(26%)、民用船舶4534万载重吨(43%)、机床95.9万台(38%)。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世界就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外国。

在基础建设方面,2013年里中国新增的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铁路里程、高速铁路里程、港口吞吐容量、发电装机容量等等,也都位居世界首位并占增量的一半以上。

在军工生产方面,2013年中国海军共服役导弹驱逐舰2艘,导弹护卫舰3艘,轻型导弹护卫舰9艘,大型补给舰2艘,常规潜艇4艘,潜艇支援舰2艘,核潜艇1艘、双体测量船2艘、水声装备试验船1艘和扫猎雷舰2艘,总数量排世界第一。由于众多的服役和下水数量而被网友戏称为下饺子,海军现在是“一年装备一个舰队,下水一个舰队,开工一个舰队”。

2013年服役新战机世界第一,俄罗斯《军工信使》报称中国一年战机产量已超北约28国总和,同时在生产歼-11B、歼-15、歼-16、歼-10、JF-17、歼轰-7、轰-6M/K、K-8和L-15,年产量足以保障装备两个航空兵师。此外,还生产不计其数的多种型号无人机,以及直8、直9、武直10、直11、直15、武直19直升机。

综上所述,不论是生产还是消费,中国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但中国名义GDP总量却只有美国的54.6%,这明显与事实不符,所以世行预测今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将超过美国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一般来说GDP第一的国家,工农业产值、对外贸易、发电量、货运量、汽车产销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也理应是世界第一。但目前暂居GDP第一名的这个国家以上指标全部排名第二,确实名不符实。而目前GDP排名第二的,以上指标全部高居第一,而且多个指标领先幅度在20%以上。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产值占美国的比例从2004年的37%提高到2012年的128.2%,占世界的比例从2004年的9.1%提高到2012年的22.6%。


随着GDP的高速增长,中国汽车销量一路高速狂飙,从2005年的576万辆增长到2013年的2198万辆,年均增长18.22%,净增1622万辆,占世界销量的份额从8.7%增长到25.8%,短短8年间先后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直到超过了这两国的总和。同期,世界汽车销量从6596万辆增长到8539万辆,年均增长3.28%,净增1943万辆,中国贡献占了83.5%,如果剔除中国则世界其他国家年均仅增长0.6%,净增321万辆,增长近乎停滞。而主要发达国家汽车销量均低于2005年,出现了倒退。看来这个世界在主要玩家之间确实是场零和游戏,毕竟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方得势必然伴随着另一方的失势,不过这次失势的不再是中国。


同样的,中国汽车产量也一路高歌猛进,从2001年的233万辆增长到2013年的2212万辆,年均增长20.63%,净增1979万辆,占世界产量的份额从4.1%增长到25.3%。

2010年中国的发电量首次超过美国,2013年已经达到美国的1.26倍,而且其中大部分都被用于工业。中国的工业用电占总用电量的约72%,而美国的数字是22%。2013年,中国的工业用电量为38471亿千瓦时,美国是9547亿千瓦时,中国是美国4倍。从1992年到2013年,美国的工业用电量已经连续21年徘徊在1万亿千瓦时左右了,而在此期间中国的工业用电量则增加了大约6.5倍,达到2013年的3.85万亿千瓦时。

经过百年沉沦,到1949年中国人均钢产量只有0.29千克,一年的钢产量还不够中国人均打把菜刀。就连东欧一个很不起眼的国家罗马尼亚1949年时钢产量都有45.9万吨,是中国的近三倍,人均更是中国的98倍,大家能想象当时中国的惨状么?2013年中国钢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的一半。


中国在去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一度引起美国媒体的质疑,但从港口吞吐量来看,中国远超美国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3年,中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3亿吨以上的港口数量达到10个,集装箱吞吐量500万标箱以上的港口数量共11个。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大港口中,中国占据8席,而美国没有港口入围。


如果有人要拿房地产来说事,可以看看中美两国的GDP结构比较

2011年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80%,代表实体经济的制造业增加值只占11.5%,比房地产业增加值还少1.1个百分点,美国房地产业增加值是中国的近5倍。而实体经济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中国的72.9%。



“清朝GDP名列前茅”说近于心理战


近十年来,中国在全球GDP的排名和比例一路飚升:2003年时还只排在世界第七位,随后就大举发力,2004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英国,2006年超过法国,2007年超过德国(调整后数据),2010年超过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二,2012年虽然排名未变,但却首次超过了美国的一半――这个排名在二战后,只有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借助日元的巨幅升值才达到过。而在同期,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比例,也从不到4%上升到12%多。

中国崛起,因此被证明再不是一种假说或者希望,而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许多人不仅不愿意公开承认这一事实,并且指望通过指鹿为马的手段,继续搅乱大众的思想。

于是同样在这几年,一种“清朝直到末期,GDP仍然居于世界前列”的说法在媒体和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其内容主要是宣称,清朝时中国的GDP长期是世界第一,在1820年左右达到最高峰,占世界的33%,哪怕到了晚清末年,占世界GDP的比重也仍在11%左右,与当代中国占世界的经济比重基本相当。

而紧接着这种论调的评论,有的还似意在提醒,切莫因为已有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国大并不一定就必强,但另一些却是公开借着“11%、33%”之类的数字大肆发挥,把今日中国比作晚清,鼓吹(中国)GDP无用论,字里行间全是对当代中国成就的贬低与不屑。

虽然大多数人第一感觉都会惊讶于这种说法与通常的历史记忆完全不符,但由于此说声称,其数据都是出自于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相关权威著作,因此仍然很有迷惑性。有的读者甚至真被他们吓到了,担心中国如今的经济是不是也和晚清类似,外表虽然庞大,内里却没有多少意义。

实际上,这是一件通过剪裁资料、歪曲原意的方法,有意误导读者的典型事例。


麦迪森的数据如何被歪曲原意

笔者查证,麦迪森在其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确实提出过中国在1820年和1900年,占世界经济比重大约为33%和11%的观点(注1)。

但是,麦迪森在书中同时明确声明,因为他认为用汇率换算方式,将各国各地区的GDP转换为同一种基准货币,并不能令人满意的衡量实际价值,所以他采取的转换方式是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PPPs)(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GDP进行合理比较。《经济学人》杂志用“巨无霸指数”做了形象说明:如果一个麦当劳巨无霸在美国的价格是4美元,在英国是3英镑,那么美元与英镑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3英镑=4美元。但是,这种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也就是说,虽然麦迪森在书中为了方便起见,在估测近代以前的各地区经济总量时,也使用了“GDP”作为指代的名称,但此“GDP”与现在使用的GDP完全不是同一个意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二者之间的区别,如同东海带鱼和非洲带鱼,除了都叫“带鱼”也都能吃外,根本就不该,也不能混为一谈。

例如,作为《世界经济千年史》全书中最重要的基准年份,根据麦迪森的计算,1990年中国和日本的GDP,分别为2.1万亿、2.32万亿国际元(注2),相差不足10%,而中日按汇率换算方式的1990年GDP,其实分别是0.39万亿美元和3.03万亿美元。两种换算方式的差距高达近八倍。

又例如,按《世界经济千年史》的换算结果,1998年,中国、日本占全球GDP的比例分别为11.5%和7.7%(注3),中国GDP已经是日本的1.5倍之多。但众所周知,以当今通用的汇率换算方法计算,中国直到2010年,GDP才超过了日本。1998年时,中国与日本的GDP实际分别是10195亿和38570亿,中国仅为日本的26.4%。与麦迪森的估计相比,相差有六倍之多。

显而易见,两种换算方式导致的统计差距之大,使得互相间的直接比较,完全失去了意义。而用麦迪森的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计算出的中国经济规模,远远大于按汇率换算方式的结果。

所谓“清朝GDP占世界比例比现在高多了”,就是利用了一般人不了解,引用麦迪斯的相关研究结论,必须同时使用特定的前提与条件,而故意将其与平常使用的汇率换算方式相混淆,才编造出这种似是而非的谣传。

麦迪森如果知道他的数据被人利用,作为否认中国现代经济成就的武器,一定会非常懊恼。事实上,他在多部著作中都热情赞扬了中国经济在当代的复兴。

自然经济的GDP没有实际意义

确实,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占据了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位置,这一点在历史学中早就是个常识。但在工业革命之前,全球几乎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各地区在遥远的地理距离分隔下,所有产品,甚至包括金银这种天然货币,价值都完全不同,很难进行有意义的比较。西方率先进入工业革命后,其它地区就更失去了与之直接比较的基础。

按麦迪森换算,在1820年时,中国和英国各占世界经济的32.9%和5.2%(注4),中国是英国的6倍多,但同期,清朝的年财政收入在4000万两白银上下,而英国则有5000万英磅以上,折合白银约1.5亿两(注5),英国反超中国近4倍。可见自然经济与工业化的商品经济,实在是毫无可比性可言.

因此麦迪森等经济史学家的相关研究,目的在于:考察世界收入与人口的长期变化,解释导致富国成功和阻碍落后地区进步的主要因素。使用GDP等现代经济术语,主要是为了更直观的向读者进行阐述观点,而不是为了编制一份GDP历史排名表,供某些人意淫或者影射。

回首过往,笔者还清楚的记得,仅仅在十多年前,海内外的许多媒体和精英们,三天两头拿着西方大国的GDP数字,来嘲笑中国的进步犹如井底之蛙。现在也许还是这些人,又开始激烈的批判起“GDP崇拜症”,甚至不惜以吹捧晚清为代价。不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而且见不得中国的月亮也能圆了。

但是,无论有些人如何擅长把握媒体舆论,操纵流行谈资,事实最终仍然是无法掩盖的:

中国的GDP登顶世界第一,曾经是大多数西方学者不屑于讨论的空想。而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相信,只要不出现全球性的意外大事,这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甚至有可能在今后十年内就会到来。而它意味着自工业革命,西方成为世界主导者以来,全球最大的力量转移事件就在我们这代人眼前发生了。对比1949年前中国陷入的历史低谷,这个客观事实确凿无疑的证明了,自那时起,中国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不仅是成功的,而且是极其成功的。


注1:《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文版前言,附表“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700-2015”。
注2:《世界经济千年史》,表A3-G,“东亚15国(地区)按1990年国际元计算的1990基准年GDP水平”,国际元为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使用的货币单位,1国际元=1元1990年美元。
注3、注4:《世界经济千年史》,表B-20,“20个国家和地区的GDP占世界GDP的份额,0-1998”)。
注5:英磅与白银(库平银)换算依据刘逖的《中国历史上的GDP估算中跨国换算方法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中GDP估算笔谈之五》,按1磅比2.853两计算。


1820年英国财政收入6000万英镑,折合1.71亿两白银,1811年英国GDP3.34亿英镑,折合9.45亿两白银,1820年清朝财政收入4000万两白银,只是1811年英国GDP的1/24,是1820年英国财政收入的1/4,就算清朝财政收入三十税一,GDP折合12亿两白银,也仅略超过1811年英国的GDP,1820年清朝GDP更不可能是英国的6倍。1900年英国的GDP达到18.85亿英镑,财政收入1.4亿英镑,清朝也突破了1亿两白银,但是英镑对白银的汇率却跌到了1比7.5,也就是说英国的财政收入是清朝的10.5倍,这时清朝已经不是三十税一了,因战争赔款,恐怕二十税一都不可能,百姓负担异常沉重。因此,此时清朝GDP最多折合20亿两白银,英国GDP折合141亿两白银,清朝GDP不到英国的1/7,更不可能占世界的11%了。


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4亿两白银,一共用时40年,普法战争,法国赔偿50亿法郎(折合约7亿两白银),只用了4年不到就全部还清。这就是JY们眼中GDP世界第一的大清国的真相。


1912年美国钢产量是中国940倍,就是欧洲弹丸小国比利时的钢产量都是中国的近60倍,农业国的GDP再多有什么用,就算能进口武器,却连个炮弹都不能生产,炮弹打光了,再大口径的火炮都不如一根烧火棍。

退一步说就算大清的GDP世界第一也是农业的GDP,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农业的GDP基本上当年都消耗掉了,形成不了存量财富,而第二产业GDP除了生产的消费品被当年消耗掉了还能形成大量的存量财富,这些存量财富存在于机场、码头、邮局、宾馆、学校、隧道、桥梁、广场、铁路、公路、厂房、矿山建筑、水电气供给系统、机床、大型设备、各类仪器、交通工具、军舰、枪炮等等之上,所有这些存量财富中都含有大量的钢铁、水泥,所以,衡量一国的发展水平,人均钢蓄积量是一个主要指标。清朝钢产量只有美国的1/500,人均就更不用说了。不能形成存量财富的农业GDP是无法与能大规模形成存量财富的工业GDP相比较的,表现在国力上就是农业国面对工业国不堪一击。

所有跟帖: 

根据你自己说的,你不关心中国事务,你是不懂中国的。网上文章挺多,什么样的都有。 -pieq314- 给 pieq314 发送悄悄话 pieq314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4/2015 postreply 12:35:39

法国我也不关心。我还是看关于恐怖袭击的时事分析文章。不过我不会对法国人的政策指手画脚。怎么制定政策是他们自己的事。 -Christy_BJ- 给 Christy_BJ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4/2015 postreply 12:44:57

文章多的很,数据变不了。 -Christy_BJ- 给 Christy_BJ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4/2015 postreply 12:47:34

你觉得中国统计局说谎? -block60- 给 block6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4/2015 postreply 12:50:38

有些没统计在内的也算不上说谎。玩点猫腻那是可能的。 -Christy_BJ- 给 Christy_BJ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4/2015 postreply 13:28:48

看来你的中文阅读理解太差。你仔细读读我的帖子吧。中央都不相信统计数据呢。 -pieq314- 给 pieq314 发送悄悄话 pieq314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4/2015 postreply 15:08:34

民间统计学家和民间科学家都一样,最好别信。 -block60- 给 block6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4/2015 postreply 13:10: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