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来:中国货币发行总量等于负债总额 发人深省

12月7日下午,“上海浙江商会九次大会” 暨 “2014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朱镕基的儿子朱云来,发表了 “融资难是个伪命题,浙商应审时度势”的主题演讲。

下面是大会所发布的他演讲的内容:   (朱云来 前中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的状况是,制造业不赚钱,最时髦的还是金融,但是如果这个国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实体制造业,而金融界却要比企业界平均多赚两倍的钱,就让人感觉有点奇怪。因为我是学自然科学出身的,也许我的观点比较陈旧,但我还是看重你能否比别人先发明、制造某样东西。金融说到底,还是要服务于实业的,也就是辅助、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向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走。

什么叫“新常态”?就是跟过去不一样的常态。但同时是不是意味着过去的这个常态不能持续了?我觉得,如果我们还以过去的方式发展经济,那是绝对不可以的。我算了一下,目前我们国家的货币发行总量,几乎等于国家的负债总额,这是很发人深省的。发这么多债、有这么多“过剩”,怎么办?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从老常态(至少现在看是不可持续的老常态),变成“新常态”,就意味着一个深刻的变化。

我们该怎么应对这种深刻变化?中国的潜力确实非常巨大。这样的人口、资源大国,门类齐全的各行各业,在世界上真的很难找到第二个,但是,我们依然做了太多同质化、基础的东西,很多是货币的刺激作用刺激出来的。想要保证我们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国家,一个经济效率非常高的国家,就需要改革、进步和创新。

发展经济就是希望每个人都富起来,这是一个核心的度量。如果全国都在节衣缩食,同时还过量投资,最终只能说我们的经济效率很低。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中小企业喊着融资难,一方面又有大量资金集聚。都说融资难,倒过来说,究竟是谁在投资?投资者需要有基本回报,都希望成本低、收入高。从投资的角度看,融资难恐怕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投资关键是找到真正好的项目,发展创新。因为资本市场就是一个资源分配的机制,希望让资源集中在最有效的、效率最高的环节。

真正要使金融反哺实业,首先要解决资本市场改革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金融流程的一些细节还在管制,这些体制的设置、市场制度的设计,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一点点走过来了,现在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亟需全面、系统的改革,而不是简单的顶层设计。

因此,我认为现在企业家们、浙商们尤其要审时度势,因为改革并不容易,不是一天能做得完的,况且我们现在面临一定的经济困境。长远来讲,企业家既要有创新的热情,也要有冷静的思维,关键是要很好地把握未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