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政府:市场与政府关系辨析之四 - 作者 欧阳君山
自由决非为自由而自由,更非个体的肆无忌惮,而是有方向和限度的,是向着价值的自由,是向着整体的自由,自由市场先验就是一个整体。这正是自由市场为什么需要政府,自由实是整体之下的自由,整体利益的存在真实不虚,政府代表并看护自由市场的整体利益,决定着自由竞争的方向和限度。
——题记
人类社会一切问题都能够归结为资源配置问题,生产力也可以化约为资源重新配置的方程解。从这一意义上讲,市场堪称万能,因为它就是专门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凡需要人的地方,都是市场能配置资源的地方,因为市场原不过选人机制。即便政府配置资源,不也得通过并由人来配置吗?而市场不就是通过竞争找到能够优化配置资源的人么?如的确存在无需考虑效率的领域,则市场可退避三舍,要不然,市场都应该当仁不让。
现在有一个问题:自由市场上怎会冒出一种叫政府的机构?不管自由主义者如何强调市场的强大,极端的当然就是无政府主义,但不争的事实是,政府的存在铁板钉钉,在人类社会的大部分地方和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事实上微至一个家庭,往往也都不能够没有一家之主。市场都已经通过择优选人解决一切资源配置问题,那政府有什么用呢?政府又是怎么来的呢?
从西方思想史看,对政府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被誉为“近代政治学之父”的托马斯·霍布斯提出的“利维坦”,为结束“人对人像狼一样”的“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要构建一个公共权力——利维坦,实即政府;一是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提出的“守夜人”,为保障国家安全,为保护自由竞争,为建设公共工程,斯密认为政府应该以“守夜”为天职,而且应尽可能低成本运行。
利维坦与守夜人的解释有相通之处,都是基于和为了整体利益,但似乎都不能与自由市场的逻辑很好融洽。最简单的,在自由市场上,假设非暴力的自愿原则已得到遵循,一个个市场个体竞争着,优胜劣汰,市场选择,万事皆休,为什么还需要政府呢?除保障自愿原则,政府的存在还有别的缘由吗?利维坦与守夜人都基于和为了整体利益,可整体利益是怎么一回事呢?自由市场不就是个体主义吗?不妨看一个自由市场的案例:
张三在杏花村开酒店,由于酒好味醇,生意热火朝天。李四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也到杏花村开酒店,虽没有好酒,压根不知道弄酒,纯粹是“红眼病”。但李四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不仅选定一个交通更加便利的位置,而且把自己的酒店装修得十分排场。张三一开始没在意,认为自己的酒是真家伙,对方都没弄过酒,还想叫板不成?更何况自己在此经营多年,有稳定的客户。但客流量不客气,马上就有了下降。这正常不过,李四的酒店新开张,多了一重信息干扰。尽管不知道李四的酒怎么样,一部分本地客人肯定要去尝尝鲜,外地客人更愿意一睹为快,因为这里的装修更排场。甚至村口的牧童也受到信息干扰,由于没喝过,不知道哪家的酒更好,不能随便指了。张三还算精明,立即作出调整,也大搞装修。但心里还是有些别扭,觉得这是做表面文章,时不时一声叹息:这世道怎么啦?李四则另一种心态,虽也重视把酒弄得醇正些,但拿手好戏就是做表面文章,看到张三也大搞装修,他更在包装上狠下功夫,在村口树起广告牌,标榜“杏花村正宗”,还贿赂牧童一些好处,以至牧童再也不指了,有客人问起,就眼神往广告牌上一飞。张三得知,晕倒……
事情越搅越复杂,一个仿冒做酒的搅得一个真做酒的不能安心做酒了!原本一个酒的竞争,却导致包装、装修、广告乃至贿赂的竞争。谁是受益者?仿冒做酒的李四!谁是受害者?张三当然深受其害,原本有真家伙,现在却不得不随李四起舞,大搞歪门邪道。但最大的受害者还不是张三,而就是广大消费者,包装、装修和广告是需要成本的,贿赂更是需要银子,资源已发生严重错配,这一切最后都摊给消费者。甚至社会风气受到毒化,一个个学习李四好榜样,都不务正业了。可谁能说李四的不是呢?尽管干的是仿冒做酒的勾当,但他并没有强买强卖,而是市场以消费者自由投票选出来的王者。但毫无疑问,李四是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如没有张三的祖传好酒在先,李四会开酒店吗?不仅不会开酒店,李四甚至都不会到杏花村来。说白了,李四就是张三的寄生虫!
这充分说明,自由决非为自由而自由,更非个体的肆无忌惮,而是有方向和限度的,是向着价值的自由,是向着整体的自由,自由市场先验就是一个整体。这一点更从新兴的环境权益交易上得到集中而鲜明的彰显,并用专有名词作了表达,即“总量管制与交易机制”。拿月饼生产来讲,不对包装作出管制,如用材不超过2种、重量不超过月饼本身重量多少、费用不超过成本的5%,产商就有可能在包装上走火入魔,甚至使月饼的生产沦为包装的比拼。
这正是自由市场为什么需要政府,纯粹从自由市场的逻辑讲,自由实是整体之下的自由,整体利益的存在真实不虚,政府代表并看护自由市场的整体利益,决定着自由竞争的方向和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