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飞记载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许多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都喜欢外来妹。如治水的大禹和南方的涂山女生下了儿子启;夏桀宠爱有施国的妹喜;商纣王宠爱苏部落的妲己;周幽王因褒国的美女褒姒而亡国伤命。令人疑惑不解的是:难道他们自己的国家里就没有美女吗?非要抢个外来妹搞昏天黑地、连国家大事都不顾的爱情?而且他们一宠爱起外来美女时,就有一种不顾一切的疯狂,特别是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竟不惜点燃只有战争到来时才能使用的烽火,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博得了美人一笑,也搭上了卿卿性命,在青史上被特书了一笔!
可能是对中国远古历史的记载比较少,也可能是出于警示后人的目的,中国的史书就只对这几位亡国之君做了感情生活的记录,那些没有亡国,而且又有地位的古代男人们,是不是也娶了外来妹,是不是也对她们宠爱有加,如今的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但在以后的历史记载中,这种涉外婚姻是相当多,甚至是相当普遍的!秦晋两个诸侯国之间的通婚,简直成了家常便饭;本来是嫁给太子建的秦国美女,却被他不要脸的父亲楚平王抢先霸占;在中学课本《触龙说赵太后》中,就记载了赵太后的女儿远嫁燕国的事情;齐景公为了阻止鲁国推行礼教,就送给鲁定公八十名美女,让他沉醉于声色而不理朝政;吴国的灭亡就和越国的美女西施有很大的关系;传奇美女夏姬的七次婚姻都是涉外婚;秦始皇的阿房宫中,充塞的美女都是从六国那里抢来的,而秦始皇本身就是一个涉外婚的产物,其母赵姬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赵国美女。
以上这些只是被历史记录下来的一部分,也许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那些更多的、没被记录下来的涉外婚,可能是因为缺少传奇色彩,而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许多历史上的涉外婚,表明了当时人们心胸的开阔。这些远嫁的美女们,不仅不受歧视和欺负,还被那些有地位的男人们宠爱有加,褒姒使周幽王因此而赔上了性命,妲己和西施更是让不可一世的商纣王和夫差言听计从,真是把他们卖了还帮着这些美女数钱呢!而且如果生下了儿子,就有可能是王位的继承人,最有代表性了就是秦始皇,他是不是赢异人的儿子,当时就有人怀疑,但也没有阻挡他的王位继承权。赵姬的歌姬身份大家也都知道,赵姬是吕不韦转让给赢异人的大家也都清楚,但她依然当上了秦国的太后,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这种事情的宽容。哪像后来的杨九红,因为曾经了妓女身份,连大宅门的正门都进不去,自己生的孩子连抚养的权力都没有,根本原因还是文化的因素,改变了人们的心胸!
应该说战国末期的秦国人,也是在继承祖先们的生存习惯,才把从赵国来的赵姬扶上太后宝座的,才把涉外婚的产物嬴政定为继承人的!从当时来说,涉外婚就已经是人们很古老的一种习惯了,秦国人尊涉外婚的产物嬴政为王,尊赵国来的赵姬为太后,这只不过是在传承一种古老的习惯,不这样做才是违背祖制的行为。而且这不仅仅是秦国,当时的大多数诸侯国,也都在遵循这样的祖制,大多数诸侯国的王位继承人,也都是涉外婚的产物,秦始皇并不是个例,而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视力而已。
至于这种涉外婚开始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应该说是一个相当久远的事情,中国的人文之祖黄帝和嫘祖就是一个涉外结合。也许在人们茹毛饮血的年代,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习惯,甚至在更久远的动物时代,人类的动物祖先们就开始这样做了,黄帝和嫘祖也是在继承更古老先人们的习惯。因为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因近亲繁殖而带来的体质下降,只有避开近亲之间的结合,动物祖先们才不会被自然规律淘汰,也才能发展壮大自己,这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生存的必须,这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如今的人们,一提起原始社会的人类,就认为他们过的是群体之间相互通婚的生活方式,甚至父女之间、母子之间也进行婚配。还列出一个时间表,把母子之间的禁止通婚,兄妹之间的禁止通婚,都定在原始社会之后的时间内。其实这是对古代人类智商的一种侮辱,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其它动物们,无论是高级的哺乳动物,还是低级的软体动物,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殖繁衍方式,也都能避开近亲生育这个问题,难道说人类的祖先,其智商还不如其它的哺乳动物?甚至还不如软体动物?那他们的后代能造出飞机大炮,能进行航空航天,就真成人间奇迹了!
应该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如果在茹毛饮血的年代,不能解决近亲繁殖的问题,体质就会每况愈下,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就会被淘汰掉,人类同样也不例外。而事实是:在人类还不能直立行走之前,甚至在更遥远的年代里,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不是像现在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直到原始社会的末期,人类才解决了近亲繁殖的问题。
生物们的身体结构各不相同,生存习性和生存环境也千差万别,所以每种生物所采取的,防止近亲之间婚配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过着群居生活的非洲狮群,采取的是在群体内雄性幼狮能独立生活后,就被它的父亲赶出狮群,让它们独自闯世界的方式,这些雄性幼狮被称为“流浪狮”,它们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打败另一个狮群的雄性头狮,来获得那个狮群的雌性狮子们的交配权,没有强壮的身体,雄性狮子们是得不到狮群首领这个位置的。这样的生存法则,既可以避免近亲之间的繁殖,又能保证雌性狮子们,得到最强壮雄性狮子的交配。而雌性幼狮,也会选择在即将成年的时候离开狮群,去加入另一个狮群,这样也能避免父女之间的交配。正是这种合理的生存方式,狮子们才能保住它们在食物链中的霸主地位,这能说狮子们的智商低吗?
其他过着雌雄分居生活的动物们,如老虎、袋鼠、黑熊等动物们,到了每年的发情期,它们就会举行一次雌雄聚会,类似人类早期的欢乐谷形式,但动物们的欢乐谷并不像人类的那样“奔者不禁”,那样随便,而是处在发情期的雌性们是极为挑剔的,非得是在雄性竞争中的获胜者,才可以得到雌性们的青眼相加。对于雄性来说,这样的欢乐谷聚会更像是华山论剑,只有它们之中的王重阳才有和雌性亲近的机会,其他的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们,只不过是拉来的配角,是没有和雌性进行交配的机会的!
动物们的这种处理生育问题的行事方式,无疑是一种既让后代拥有健康基因,又能避免近亲繁殖的好方式,是符合天道原则的。但我们看看封建时代的中国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却变成了雄性挑选雌性,而且不是林妹妹,就是宝姐姐,选哪一个也避免不了近亲繁殖的命运。可见后期的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还不如动物们的眼光更长远,但后期的中国人并不代表远古时期的中国人。
在远古时期的中国祖先那里,为了避免近亲繁殖,是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的!中国的史料记载,我们的始祖黄帝,就曾经带着他的部落四处流动,而且到处留情,他和嫘祖就是在流动之中认识的,他的部众们也一定和他一样,喜欢谈这样的流动式爱情,这样的恋爱不仅浪漫,还能避免近亲的繁殖。不仅是黄帝,中国远古时期的首领们,大多不是在一个地方有他的传说,许多历史名人的墓地就有多处,这应该是他们当时盛行的四处流动的生存习惯造成的,比如伏羲,在中国的墓地就有多处,陕西、河南都有他的居住地传说,以此可以反映出那个时期的中国人,过的并不是定居一地的生活,而是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人们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也许会有很多,但其中的一个原因,一定是为了避免近亲之间的繁殖。和狮子用流浪的方式来重新组合、雄性黑熊通过争斗来获得交配权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
而且中国人的这种生活方式,一直保持到商朝,组成商部落的人们,也是喜欢四处流动的,他们流动的目的中,肯定有防止近亲生育这一条。商朝人喜欢四处流动的这种习性,肯定是继承了黄帝时期人们的生存习性,而黄帝时期的人们,则是在传承着更加远古时期的人们,业已形成的生存习惯,那些更远古的人们,也许是山顶洞人,也许是周口店的北京人。
我们不能因为发现了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居住的山洞,就断定那个时期的人们,是终生生活在一个对外封闭的山洞中,过着一辈子不走出大山的生活,这不符合一般地球生物的生存规律。如今的人们一到五一、或十一黄金周,还要到全国各地转转,那时候的人们既没有工作上的压力,又没有因旅行费用而带来的经济困境,为什么会过老死一地的生活方式呢?那样的认识也无法解释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中国祖先无论是从身高,还是从身体素质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的原因。如果人们一直在一个固定的山洞中,过着本部族通婚群婚的生活方式,代表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就能一直在增长!这样的假设没有人会信,也不符合生物的生存习性。
因此可以断定:早期的人类祖先,也和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一样,在就找到了解决近亲繁殖的方法,那就是四处流动的生活方式!只是和非洲的狮群向外驱赶成年幼狮,老虎黑熊华山论剑式的解决方式略有不同而已!这都是根据自己本身的生存习性,而选择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大自然的生存之道,是不会遗漏任何一种地球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