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说的是古代中国有归纳,没有演绎,没有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以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为代表。比如我们中学做的数学证明,从定理出发,通过因为、所以的逻辑步骤,最后得到证明结果。我想基本可以说数学是最好的形式逻辑表达。这种逻辑方法不仅验证定理本身,更意味着定理可以应用。定理是理论,由理论到应用,这是演绎。
易经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思维模式以归纳和类比为主,缺少形式逻辑。而其归纳往往是宏观的高度概括。比如老子说的道,其实就是事物的规律性。但那是哲学上的高度概括,不是科学意义的规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能使人明了如何运用。又如老子说“上善如水”,这是一种类比。可以应用吗?当然可以!但不是科学定理在工程上的那种应用,而是在于个人领受,存乎一心。特别是,道有很多,千变万化,相互没有矛盾,而最高的道是什么?老子自己也说不清,故曰“道可道,非常道”。易经、道德经的模糊归纳,汉代以后发展为谶纬和玄学。
做为对比,我们可以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表达道(即自然规律):e = mc^2
通过观察世界和科学实验,总结出规律,形成理论,这是归纳。形式逻辑帮助我们验证和应用理论,这是演绎。

所有跟帖: 

你好像对"归纳和演绎"的认识是不对的, -Wiserman- 给 Wiserman 发送悄悄话 (327 bytes) () 08/07/2014 postreply 20:55: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