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北工程”是中国在西北、华北、东北三大区实行的大规模防护林工程。“三北工程”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约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共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农村人口4400万,总面积4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三北工程”已经完成四期,现在正在第五期(2011-2020年)。
前四期累计造林2800公顷。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13%以上。
四期工程主攻防沙治沙,在重点风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58万公顷。与上世纪末相比,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首次出现净减少。据最新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区有陕、甘、宁、青、蒙、晋、冀、黑等8省(区)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年均减少1500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治理,年入黄泥沙减少20%以上,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双下降。
由于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工程区粮食亩产由建设前的100公斤/亩提高到现在的300多公斤/亩,总产量由0.6亿吨提高到1.53亿吨。
三北工程营造的农防林和用材林,活立木蓄积达4亿立方米,已具备年产2000万立方米木材的生产能力。经济林基地总面积达432.1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1308.26万吨,年产值177.8亿元。
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确定,工程建设仍以增加和恢复森林植被为主要任务,在2011—2020的10年间,规划完成造林1647.3万公顷,完成退化林分修复193.6万公顷。力争到2020年,三北地区新增森林面积9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2.27个百分点,50%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60%以上的退化林分得到有效修复,7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80%以上的农田实现林网化。
摘自《百度百科》“三北工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