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船闸的挖潜

来源: 朱雨心 2014-05-22 23:05: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605 bytes)
三峡船闸的挖潜
朱雨心
我早就说过:其实,我对技术问题的兴趣远远超过政治问题。但是,技术问题常常有重大利益在其中,不便公开谈,否则,我就成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活雷锋”了。气象问题,是公益性的技术问题,倒是不妨公开讨论。所以,以前我谈过几次与气象有关的技术问题。
最近看到消息说: 交通部称:通过三峡船闸的货运量,已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三峡船闸已经处于饱和运行状态,三峡船闸挖潜空间有限。但是,我认为挖潜空间还很大。严格讲,这个不是公益性的技术问题,应该要收费咨询。我就姑且做一次“活雷锋”,公开提一个方案。
这个挖潜方案,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标准框架,闸外编组,外部牵引,高速过闸。
用一个长方形的金属框架,尺寸与船闸闸室的大致相当,稍微小一点,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船闸。框架有浮体,能够浮在水面上。框架在水下没有什么结构。在水面上,框架四周有许多直立的桁架,与一层、或数层水平的桁架。具体的,可以有多种设计,无非是维持结构稳定,并提供让船舶系留、固定的依托。要过闸的船,都在闸外在框架内编组,并系留、固定在框架上。也就是说,在闸外,用框架把许多分散的船编组、固定成了一个标准尺寸的“大船”。然后,这个“大船”由其中的一艘或几艘船的动力驱动驶向船闸。接近船闸时,再改为外部缆绳牵引。在一级一级闸室中移动时,都是用外部缆绳牵引。最后出闸时,再改为其中的一艘或几艘船的动力驱动。离开船闸后,“大船”再分解成个体小船。可以在船闸的上、下游两头,设置许多编组的泊位,也就是许多框架,以及系留框架的装置,如,立柱等。许多船同时编组。在闸外编组,时间比较从容,比较容易编组的比较紧凑,提高利用率。编组好的“大船”顺序排队过闸。如此,可以大大提高过闸的速度。
框架的两侧,可以装些橡胶轮,以帮助框架在船闸内运动时导向、以及避免框架直接碰撞。框架的两头,可以象门一样打开,让船舶出入。但是,框架两侧间没有其它结构联系。否则,框架的结构就太复杂。因为,框架两侧间的结构,都必须要高于船舶的最高高度,低于船舶的最深的深度。 这很不方便。所以,框架两侧间最好没任何结构联系。这样,框架两头的门就不能随意打开,否则,框架无法维持稳定。这个困难,要靠编组的泊位的设计来解决,要框架两侧都能在泊位上固定,然后才开门。无论是编组,还是解散,都是只需要开一头的门。所以,泊位上只需要每侧有一根立柱,固定要开门的那一头的两侧就可以了。
朱雨心 2014年5月23日

请评论,请宣传,请张贴(需注明作者及出处)
朱雨心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uyuxin


所有跟帖: 

好主意,每艘船的尺寸都存入计算机,立刻自动获得最佳组合 -竞选- 给 竞选 发送悄悄话 竞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3/2014 postreply 06:19:29

三峡船闸设计太小,这是当初规划是出现的严重失误 -竞选- 给 竞选 发送悄悄话 竞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3/2014 postreply 06:42:58

但愿您的提法有帮助。早年设计或论证时请您,就不会有欺骗和如次祸国殃民。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3/2014 postreply 09:13:58

技术可行。但是三峡是政治工程,从技术讲根本就不会开工 -wxcpl- 给 wxcpl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3/2014 postreply 10:46:36

凭什么说“从技术讲根本就不会开工”?因为是老共搞得? -一塌不糊涂- 给 一塌不糊涂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3/2014 postreply 12:06:14

主意不错,不过三峡大坝应该炸掉了事 -soullessbody- 给 soullessbody 发送悄悄话 soullessbod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3/2014 postreply 19:09:55

好主意,怎么才能上达天庭? -一山人- 给 一山人 发送悄悄话 一山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4/2014 postreply 05:01: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