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恐事件中,十足虚伪与冷酷的《人民日报》尽搞双重标准

暴恐事件中,十足虚伪与冷酷的《人民日报》尽搞双重标准
 
 
暴恐事件中,十足虚伪与冷酷的《人民日报》
 
3月3日,《人民日报》图解了外媒对昆明和伦敦砍杀事件的对比,指责英国BBC、《每日电讯》和美国CNN、Fox新闻等媒体对两个事件的不同用词,说西方媒体集体性“失明”,失聪,或有意识地淡化暴恐,并同情暴力。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图解本身就体现了《人民日报》虚伪与冷酷的双重标准。
 
对事件简述中,《人民日报》对昆明事件表述为“云南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而对伦敦事件则表述为“伦敦砍杀事件”,回避了“暴力恐怖”这一词汇,淡化了伦敦的暴恐。
 
而且,这个《人民日报》的图解故意选择性失明,对英国媒体《每日电讯》(The Telegraph)的新闻“在对中国火车站野蛮攻击中 持刀恐怖分子至少杀害了29人”(Knife-wielding terrorists kill at least 29 in savage Chinese train station attack”的大字标题视而不见,而只盯住“暴力”(Violence)和“持刀砍杀”(Knife-wielding)字眼说事。
 
而这个《每日电讯》关于伦敦砍杀事件的新闻标题是:《伍尔维奇攻击:恐怖重回伦敦街头》,《伍尔维奇攻击:持刀砍杀疑犯名叫迈克尔》等,其图片新闻首页展示的是一个凶手手持沾血的刀,用手比划成枪的样子,说“我们杀了这个英国军人,这是以牙还牙”(英文:《Woolwich attack: terror returns to Britain's streets》;《Woolwich attack: knife-wielding suspect named as Michael Adebolajo》;《We killed this British soldier. It's an eye for an eye>。见截图)。
 
如果有西方媒体的新闻标题是:《昆明攻击:恐怖重回中国街头》,《昆明攻击:持刀砍杀嫌疑犯名叫XXX》等,其图片新闻首页展示的是一个凶手手持滴血的刀,用手比划成枪的样子,说“我们杀了这些X国人,这是以牙还牙”。那是否意味着要组织全球华人围攻《每日电讯》了?
 
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会知道“持刀砍杀”一词,是对昆明和伦敦暴恐事件最为准确的描述。
 
《人民日报》说英国BBC在伦敦砍杀事件中用了“长久以来担心的袭击”,而在昆明砍杀事件中使用过“事件”一词,实际上BBC在伦敦砍杀事件中也使用了“事件”(Incident)一词,而且《人民日报》直接无视了BBC的在昆明事件中使用的“袭击”(Attack)一词。况且,BBC在3月1日,就将中国官方所定性的“有预谋的,暴力恐怖分子攻击”("premeditated, violent terrorist attack")通过自己的新闻网传播了到了全世界。
 
在伦敦砍杀事件中,英国《都市报》的标题是“伍尔维奇事件”(Woolwich incident)。英国BBC的新闻标题用的最多的是“伍尔维奇攻击”(Woolwich attack:)。BBC新闻之一的标题则是:“伍尔维奇砍刀攻击中,一个男人死亡”(Woolwich machete attack leaves man dead)。当英国官方将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后,BBC在转述英国首相和有关专家的话时提到过“恐怖袭击”(terror attack)这个词汇,但BBC本身并没有将之定性为“恐怖袭击或活动”等。BBC在一个新闻标题中有“terror attack”一词,但前面加上了“疑似”的定语(Man dead in suspected Woolwich terror attack)。
 
《人民日报》不满美国媒体《Fox新闻》中将刀描述为“简陋的武器”(Rudimentary in Weaponry),却有意地将《Fox新闻》的大字标题中的“恐怖分子袭击”(Terrorist attack)视而不见,当然就更对《Fox新闻》3月1日转发美联社的世界新闻《中国:火车站攻击是恐怖主义行为》直接无视(China: Train station attack an act of terrorism)。
 
西方媒体有很多很多,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不同的国家,他们没有中/宣/部的领导,也不会被要求使用通稿。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的历史传承、报道习惯和尺度,而且在事件的不同时段的表述也自然会有不同。
 
像《人民日报》这样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意在不同时段,截取片言只语,以到达诋毁和攻击他人之目的,无异于栽赃陷害。
 
《人民日报》转发了《新华社》的文章《代表委员谴责一些西方国家对恐怖主义持双重标准》。文章说: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评论昆明暴恐事件时对滥杀无辜行为“轻描淡写”、态度暧昧,再次暴露出其对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对这种令人发指的暴行,西方有些国家及媒体竟轻描淡写地称其为“暴力行为”,或者避重就轻地评述杀戮“毫无意义”,并别有用心地把“恐怖分子”一词加上引号。两会代表委员呼吁这些国家正视恐怖主义危害,勿持“双重标准”,害人害己。
 
众所周知,西方媒体大多为私营机构。就像在昆明杀人的暴恐分子不能代表维族,更不能代表中国人一样,一些西方媒体不能代表全部西方媒体,更不能代表一些西方国家。中国两会代表和委员都是中国的精英,对于这样浅显的道理显然不可能不懂。
 
中国向来讲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那么对人要求严厉的《人民日报》她自己是如何做的呢?
 
2013年4月16日当地下午两点多,在世界聚焦镜头之下的波士顿马拉松赛事终点发生了两起爆炸,顿时火光冲天,血肉横飞。从手段,时间和地点看,显然要比几个蒙面人在夜里对边陲昆明主要是民工的群体的砍杀更像恐怖袭击。
 
4个小时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讲话,谴责这一无意义的(senseless)暴力行为。并说:在这样一场旨在宣言和平团结的体育活动上实施袭击令人更为可憎。
 
而《人民日报》转述《中国新闻网》的报道时,将波士顿爆炸“恐怖行为”打上了双引号。不知道《人民日报》可作何种解释?
 
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致电奥巴马,也只是“就美国波士顿发生爆炸事件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和诚挚慰问”,并未谴责暴恐袭击。
 
10个小时后,《人民日报》转述《新华社》的报道时,借美媒提出:波士顿连环爆炸到底是谁干的?说可能是美国国内“右翼极端势力”,所谓的“爱国者”组织所为。
 
11小时后,《人民日报》转述《新华社》的报道时,提出: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四大疑问。文中再次将“恐怖行为”打上了双引号。而且在文中阐述:“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层级对立的情况相当严重,政治上的对立、意识形态的冲突,加之各种极端组织的存在,都是国内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并说:“恐怖袭击”一词频频见诸标题,这折射出后“9·11”后美国社会的某种“惊弓之鸟”的心理。
 
按照《人民日报》自己标准,这样报道显然是阴阳怪气、逻辑混乱,毫不掩饰地挑拨美国阶层关系。
 
如果,美联社,纽约时报,CNN等美国主流媒体这样分析和阐述昆明暴恐,《人民日报》作何感想?会不会说美国有趁机搞乱中国的的嫌疑?
 
13小时后,《人民日报》转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报道的标题是《波士顿恐怖爆炸打了奥巴马一记耳光》,并在文中说:人们不禁要问:奥巴马先生,你早干嘛去了?
 
请问,《人民日报》,假如美联社,纽约时报,CNN等美国主流媒体以《昆明暴恐打了习XX一记耳光》,并在文中说:人们不禁要问:习XX先生,你早干嘛去了?,你《人民日报》作何感想?会不会组织全球华人再次围攻美国媒体?
 
14小时之后,中国外交部在记者会上被问波士顿爆炸事件的时候说:“中方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任何针对平民的暴力袭击,对事件中的罹难人员表示深切哀悼,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显然,按照《人民日报》的标准,中方只是谴责了针对平民的暴力袭击,并没有谴责暴恐分子。而且《新华社》将暴恐行为称为:国际马拉松赛期间突发爆炸事件。《中国新闻社》的标题是《中方强烈谴责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事件》,用的是让《人民日报》很不高兴的爆炸“事件”(Incident)。
 
而《人民日报》却对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后,美国驻华使馆和国务院最初“美方谴责这一残忍的暴力行径。美国对中方表示慰问,对受害者表示哀悼”的声明很不满。
 
按照,一些中国人的解读,“中方强烈谴责并坚决反对任何针对平民的暴力袭击”一句,是否含有另外的意思?“事件中的罹难人员”是不是也包括了可能的恐怖分子?
 
而几乎在此同时,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声明则明确说出了恐怖袭击和恐怖主义词汇。
 
当美国总统在白宫宣布,FBI通过调查已将波士顿连环爆炸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的时候,《人民日报》的报道标题是《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是一次“恐怖主义行动”》,此处,《人民日报》又一次使用了双引号。
 
而在美国定性之后的,《人民日报》先后发文《波士顿爆炸给美国背后一刀》和《波士顿爆炸案:真是穆斯林极端分子干的么?》。在后面一篇文章中说:美国的反恐战争,也为自己“拉”来更多仇恨。正因如此,每逢类似突发性事件发生,美国媒体和公众第一反应往往是“穆斯林极端分子又动手了”。
 
如果CNN在报道昆明暴恐事件的时候,也来篇《昆明攻击案:真的是酱独极端分子干的么?》,并说:中国的反分裂,也为自己“拉”来更多仇恨。正因如此,每逢类似突发性事件发生,中国媒体和公众第一反应往往是“酱独极端分子又动手了”,那么,《人民日报》该作何想?
 
2天后,中国领导人第二次在《新华社》的转述中出现:习=/近=/平对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造成我国一名留学生不幸遇难、一名留学生身负重伤十分关心。
 
只有是对中国公民关心,还是没有提及恐怖袭击,更没有谴责的字眼等。按照《人民日报》的标准,如果美国总统也这样,会不会是搞双重标准,是不是要被骂死?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昆明暴恐袭击地第二天,美国驻华使馆和美国国务院分别向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美使馆表示,美方谴责这一残忍的暴力行径。美国政府向中方表示慰问,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表示同情。
 
过后,美国驻华使馆发微博再次声明:美国谴责这一可怕且毫无意义(horrific, senseless)的在昆明的暴力行为。我们向死难者的家人表示哀悼,并向所有被这场悲剧殃及的人们致以慰问。“可怕且毫无意义”立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解读为“暗含有一种‘不可怕且有意义’”的暴力。而事实上,“senseless”是对这类暴力活动的常见表达。美国官方不仅用于中国也用于盟国。波士顿暴恐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声明写的就是,这是一起毫无意义(sensless)的暴力行动。
 
4月18日,《人民日报》转述《新华社》的报道,题为《中国驻美大使就波士顿爆炸案造成中方人员伤亡与美方通话》。中国大使说:中国高度关注中国留学生在爆炸案中的伤亡,对美国人民也表示深切同情和诚挚慰问。当务之急是全力救助受伤者,妥善处理遇难者后事,希望美方尽快查明爆炸案真相,及时向中方通报,并将罪犯绳之以法。
 
还是不愿使用“恐怖分子”或“恐怖主义”一词,也没有谴责暴恐活动或暴恐分子,其偏见和双重标准可谓是深植于其头脑当中,不能自拨,对恐怖分子视而不见、淡化其嗜血本性。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你们看到那些倒在血泊中的无辜生命了吗?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你们又将会怎样评判事件性质,你们会如此吝啬使用“恐怖分子”一词吗?
 
4天之后,《人民日报》转发《中国新闻社》的文章《波士顿爆炸案"兄弟疑犯":哥哥"家庭妇男"弟弟全优学生》,文章说:“哥哥是名多才多艺、婚姻美满的“家庭妇男”;弟弟则是位天资出众、功课全优的好学生。”可见,《人民日报》和《中国新闻社》极尽同情、美化恐怖行径之能事,可谓是虚伪至极、丑恶之极。
 
10天之后,《人民日报》转发《环球杂志》的文章《美国一周四起惊心案 爆炸、毒信、枪击等接踵而来》。并采写了《波士顿爆炸嫌犯父母召开记者会声称儿子遭陷害》的新闻,文章引述恐怖分子母亲指责美国当局诬陷并杀害了她儿子,妄图给恐怖分子“正名”,淡化暴恐性质,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波士顿爆炸恐怖事件突显了犯罪者反人类、反文明、反社会的残暴本质,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恐怖分子。如果美国媒体转述昆明攻击案疑犯母亲说中国当局诬陷并杀害了她儿子,《人民日报》会作何想?中国政府该如何反应?
 
两会代表委员们说,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反恐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不仅有违道义,还会助长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最终害人害己。“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只有发出一致、明确的声音,加强反恐合作,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无独有偶,爆炸发生后的46小时,《环球时报》借用《侨报》文章说:美国社会不公引发恐怖主义,错误的外交政策会激化民族矛盾;错误的社会政策会激化社会矛盾,酝酿仇恨,制造敌人。
 
56小时后,《新华社》转发《中国青年报》文章《波士顿爆炸不等于“9·11” 慎用恐怖主义标签》,批评了波士顿连环爆炸后,媒体报道中使用恐怖主义、恐怖袭击、恐怖行为等带有“恐怖”字眼儿的语言。不知道《中国青年报》或《新华社》为什么不来一篇《昆明攻击不等于“9·11” 慎用恐怖主义标签》的文章呢?
 
4天后,《新华社》转发《新京报》文章《波士顿血案嫌犯父亲:我的儿子是个真正的天使》,并放在“波士顿爆炸”专题的首页,选择性引用某受访者的话时,竟声称恐怖嫌犯“很善良,会关心人,天生乐观”“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可见,《新华社》和《新京报》极尽同情、美化恐怖行径之能事,可谓是虚伪至极、丑恶之极(见截图)。
 
8天后,《环球时报》引述某华人报纸文章说:奥巴马将为波士顿爆炸案付政治代价。叫人咋一看,还以为马拉松赛事是美国总统出手干的。如果这样的报道《环球时报》或《人民日报》认为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是否可也来一篇《习XX将为昆明持刀攻击案付出政治代价》?
 
大量事实充分证明,波士顿爆炸是一丧心病狂的暴行,是赤裸裸破坏体育精神的暴力恐怖犯罪。但中国政府和官方主流媒体媒体在报道中不愿使用“恐怖分子”一词,并不顾事实真相,混淆黑白。在恐怖主义及恐怖分子问题上,中国及其官方主流媒体所奉行的双重标准实则损人不利己。搬起石头害人,说不定哪天石头掉下来会砸在自己脚上。在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惨剧后,中国政府和媒体难道不应该做更为深刻的反省吗?!
 
从“9.11”,到人质被割喉,再到波士顿暴恐,中国网民中不断爆发出“放鞭炮”、“不得不笑了”、“喝两盅”、“再来二两水饺”之类的幸灾乐祸。都说美国民众是长久受到西方媒体蒙蔽和诱导的,那么为什么美国网民中,却少有这样的明目张胆地对恐怖活动的幸灾乐祸呢?是中国的教育部有问题,还是宣/=传/=部出了问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发言可谓掷地有声。那么大家可以评判一下,中国的国家级官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和《环球时报》等媒体做到了吗?
 
(注:本文引用和借用了《人民日报》等文章的一些字句)。
 
希望有做记者的朋友有机会帮忙问问外交部,为什么对中国公民也深有其害的波士顿马拉松恐怖爆炸事件不进行谴责,甚至连“恐怖”两字也吝啬使用?
 
也希望读者帮忙转给《人民日报》(责任编辑:盛卉)、《新华社》(记者;徐扬、桂涛、任沁沁、吕秋平、李来房、熊争艳、蔡敏、吉哲鹏)、《中国新闻网》和《环球时报》,《长江网》的长江网、香港《文汇报》的徐蔗、《中国青年报》的张兴慧,以及两会代表委员:云南省大理州长何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广州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刘建、滁州市市长张祥安和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
 
附:《新华网》和《环球网》的波士顿爆炸专题首页截图;英国《每日电讯》的伦敦砍杀事件专题图片首页截图;天涯社区一些网友对波士顿暴恐事件的幸灾乐祸截图。


 

所有跟帖: 

強力洗地貼 -南天北云- 给 南天北云 发送悄悄话 南天北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9/2014 postreply 19:59:28

回复:希望看到有人替人民日报驳倒它 -浏星雨72- 给 浏星雨72 发送悄悄话 浏星雨7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9/2014 postreply 20:24:39

愿意为“日人民报”卖力的只有毛毛们了。 -alorha- 给 alorh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9/2014 postreply 20:29:31

这末有能力,还不加入中情局吗? -chinomango- 给 chinomango 发送悄悄话 chinomango 的博客首页 (99 bytes) () 03/10/2014 postreply 17:10:1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