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有感

来源: 2014-03-08 12:06:4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难忘的支部生活

 

 岁月留痕   来源:德州日报  

 
 
 
 
 
“铁姑娘队”队员麦收休息时交流学习毛泽东著作的体会(前排左三为本文作者)。

 
 
 
 
 
一九七二年,房庄小麦丰收场景。

  我的家在夏津县房庄村,奔流不息的马颊河滋润了这一方土地,勤劳朴实的房庄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历史。

    我生于上世纪 50年代,因为家境贫寒,上完小学就无奈辍学,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状况,我12岁就拼命劳动补贴家用。当时,党中央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由于村里土地瘠薄,为了种好小麦,开展了大规模的 “积肥造肥”活动。为了多挣工分,除了每天按照大队的安排出工外,我还请求党支部把挨家挨户收集粪尿的活儿揽了下来,起初支部不同意,一个是因为我年龄小,再就是女孩子干这种活儿不合适,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支部最终同意了。那个时候,房庄村在大队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家劳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我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拼命劳作,感觉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儿。当时,扫除文盲运动正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这一年,村里办起了工读班。支部书记房忠修同志让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我感到莫大鼓舞,决心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组织的信任。通过努力,房庄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教学成绩在全公社非常突出,我也被评为模范教师。

    1971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那年公社批准我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村里党支部班子调整,我成为支部委员。为了适应新的身份,我把学习文化与学习毛主席著作结合起来,并把这种学习活动扩展到全体社员。我们经常组织大家利用劳动闲暇在田间地头交流学习体会,全村社员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干劲也更足了。在毛主席关于“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指示下,党支部决定在马颊河滩上划出100亩土地,用于搞科学实验站,我被确定为试验站站长。试验站的土地都是未开垦的盐碱地,条件非常艰苦。我带领村里其他十几位青年克服种种困难,从规划、播种到收割,都严格要求。后来我以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身份代表房庄村参加了公社组织的参观大寨活动,回来后我向支部作了详细的汇报。党支部确定发动全村所有男女劳力开展了以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的农业学大寨活动。试验站各项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在全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房庄村的小麦、棉花获得了大丰收,1972年,房庄千亩小麦亩产达到800斤,一次向国家交售小麦24万斤,占全县交售量的16%。在交足征购粮之后,党支部在试验站修建了 13个圆柱形大粮仓,每个粮仓储存小麦1万斤。这在全县、全地区是独一无二的。

    每每想起这些,我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虽然在支部班子短短 4年,但是那段岁月却是我人生的起点,想起来总让人心潮澎湃、难以忘怀! □ 房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