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里,到底谁说了算?

来源: berrywang 2014-03-04 16:45:5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66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berrywang ] 在 2014-03-05 21:55:2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两会正在召开,并决定未来中国的改革力度、你我的生活。别以为政治枯燥乏味,跟老百姓无关,你关心或者不关心,它随时随地在关心你并改变你的生活。

在中国,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运行,权力是如何通过金字塔一般的系统,从中央层层传导到基层?本周,壹读君将用一系列的百科,将中国的政治运作剖析给你看。

昨天我们说了党中央是怎么开会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人大开会形成的大政方针是怎么在政府里执行下去的。换句话说,今天壹读君百科的,就是中国政府里,到底谁说了算。

国务院办公厅的一把手不叫“厅长”叫什么?

许多党所制定的大政方针,最终会通过一个个具体“部件”,比如条例与法律来形成国家意志。这需要全国人大通过,也要靠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去执行。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其中,副总理、国务委员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不过这些分工尚未对外公布,所以壹读君也不知道。

国务院办公厅是协助国务院的领导层处理日常工作的,不过它的一把手不叫“厅长”,而称“秘书长”,目前的国办秘书长由国务委员杨晶兼任。党内一个类似的机构是“中央办公厅”,其长官也不称“厅长”,而是“主任”,现任中办主任为栗战书。

国务院决定哪些大事?

事实上,包括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内,它们都只承担国务院交办、授权的某一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而如果涉及到整个国务院层面的工作——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两种会议各不相同,后者的参加人员是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而前者,与会人员还必须加上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

它们讨论通过的事项也不同,根据《国务院工作规则》,重大事项,由全体会议讨论通过,而重要事项,以及讨论审议法律法规的草案,由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哪 些是“重大事项”?来看看上届政府的情况。在这五年工作期间,上届政府共举行八次国务院全体会议。其中五次在全国两会之前,主题都是讨论即将提请全国人大 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另外三次,一次由新一届的国务院宣布领导同志分工和机构设置;另外的两次,分别任命澳门和香港的行政长官。

这些,就是“重大事项”。

国务院的决定,总理一个人就能拍板

相比之下,国务院常务会议开会频繁,一般每周一次。而经此讨论通过的“重要事项”,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需要国务院决定的、超越各部委专门职责的事项。那他们是怎么讨论的呢?

时间一般是周三,上面说到的那些参会人员来到国务院第一会议室,1949年第一次政务院会议便在此召开。椭圆形会议上首坐着总理,部长在对面入座,然后开始进行原则上时间不超过十分钟的汇报,再接下去是提问和讨论。

《中国青年报》援引一位会务组工作人员的话说,位次并非完全按照级别排列——汇报结束,部长便离场,列席第二个议题讨论的部长进入会议室,而为了方便前一个部长离开,会务组一般会安排只参加一个议题的部长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

而 一旦一项议题进入这个会议,便表示要“定事”了——上述媒体援引曾兼具全国人大代表与官员双重身份的叶青的分析称,“议题一旦上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意味 着要把改革方案转变成具体可操作的措施了,即时间表与路线图,落实到具体部门。就好比国务院画了一张标准像,底下要开始一级级临摹了。当然,可能有的标 准,有的也会走样。”

不过,说了这么多,部委有具体分管,国务院层面也会开会定夺的,但谁能最后拍板?

和党中央不同,国务院并非实行“集体领导制”,而是“总理负责制”。新华社下属的《瞭望》新闻周刊解释说:“国务院的所有权力集于总理一人”。也就是说,国务院有什么犹豫不决的大事,总理一个人就可以拍板算数,他拥有“最终决定权”。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