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框架”,为两岸从“和平发展”到“和平统一”划出了蓝图
“一个中国框架”,为两岸从“和平发展”到“和平统一”划出了蓝图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8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双方都提到了“一个中国框架”,为两岸从“和平发展”到“和平统一”划出了蓝图。
笔者认为,“一个中国框架”,不是“一个中国原则”,大慨介于“两德”联邦制和“一国两制”之间。两岸各退半步,海阔天空。也是今天两岸都能接受的“和平统一”的“实际价值”
习近平说,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我们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也愿意首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连战谈到,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国共两党或两岸各界,在政治互信上都向前迈进了一步,包括主张各依法规用一个中国架框定位两岸关系,重申“九二共识”,强调“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等等。
问题是,“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和“各依法规”,有什么内涵和不同。
重点是,和平统一后,在“一个中国框架”下,主权统一。有“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两个部份,各有治权和“宪法”,互不干涉。武装力量回归“国民革命军”,平时各自守卫“治权范围”,互不侵犯。战时组成“联合司令部”,主帅由“中国大陆”担任,副帅由“中国台湾”担任。
剩下的问题是外交。尊重现状,一切不变。统一组成联合国代表团,代表中国。两岸设立“办事处”,协商“涉外”。“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主权统一,共同对外。除国家元首外,与“中国大陆”有外交关系的外国政要,可以访问“中国台湾”。
“一个中国框架”,为两岸启迪“新思维”,有无限想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