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大部份的文章都以一些歷史事件、政治事件或是社會現象作為背景。並以深度的抒情去描述、分析這些事件。這種龍式風格,相信是龍應台最厲害的地方,但同時,我認為這也是最危險之處。
坦白一點去說。我並沒有能力去對龍應台進行完整的批判。但在這裡,希望能夠提供一點資料,供各位參考一下以及思考一下。
以《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為例。
相信看過這本書的讀者們,或多或少都會對「兵不血刃」這一章節感到印象深刻。這一節主要是圍繞在「長春圍城」。簡略一點去說,「長春圍城」就是在一九四八年,解放軍在長春市對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一場圍困戰。
在這一段章節當中,讀者們看到了龍應台為了尋找更多的史料,所以走到了長春市,並對一名參與這場戰役的老兵進行了訪問。
及後,龍應台引用了當時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對長春市的戰略部署。這份戰略部署的其中兩項,就包括了堵塞長春市的通道以及控制新皇宮機場。簡單一點去說,就是對長春城內的國軍進行包圍,切斷他們的補給。
繼而龍大作家以豐富的情感描述出當時長春市內外的慘況。城內,市民是如何的飢不擇食。城外的腰帶地段,餓死的市民又是如何的不計數。之後龍應台又引用了林彪給毛澤東的戰時報告:
“……饑餓情況愈來愈嚴重,饑民便乘夜或與(於)白晝大批蜂擁而出,經我趕回後,群集於敵我警戒線之中間地帶,由此餓斃者甚多,僅城東八里堡一帶,死亡即約兩千……
……不讓饑民出城,已經出來者要堵回去,這對饑民對部隊戰士,都是很費解的。饑民們對我會表不滿,怨言特多說,「八路見死不救。」他們成群跪在我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將嬰兒小孩丟了就跑,有的持繩在我崗哨前上吊。”
龍應台告訴了你解放軍對國軍進行封鎖。龍應台告訴了你因為解放軍對長春市進行封鎖,所以城內的飢民愈來愈多。龍應台告訴了你當時解放軍激勵士氣的口號是:「不給敵人一粒糧食一根草,把長春蔣匪軍困死在城裡」。龍應台告訴了你解放軍不放飢民出城。龍應台告訴了你飢死的人數可能是十萬,也可能是六十五萬。
龍應台在「兵不血刃」的最後一段,寫的是:“在這場戰役「偉大勝利」的敘述中,長春圍城的慘烈死難,完全不被提及。「勝利」走進新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代代傳授,被稱為「兵不血刃」的光榮解放。”
但龍應台沒有告訴你國軍是怎樣的殺民養兵、怎樣的逐民出城、怎樣的綁架難民、怎樣的搶奪民糧。
當時駐守長春市的國軍頒布了《戰時長春糧食管制暫行辦法》,規定了市民只能夠留三個月的口糧。多了的就“按議價”賣給政府。當時國民黨的鈔票,本來就是跟廢紙無異的。條法中更說明,如有不賣者,非但糧食會被沒收,更要受到懲罰。在五個月後,長春市駐守國軍投降。但那時候餓死的市民已經不計其數。解放軍入城後清點存糧,發覺當時在長春市,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新七軍,尚有可供部隊食用多個月的糧食。這就是上述的殺民養兵。
對於逐民出城,在《李敖秘密談話錄─大江大海騙了你》有更清楚的說明:“他們(國軍)規定一個警察要趕走八人,一個保長要趕走八家,將市內饑民、乞丐和開釋之犯人,均大批地驅趕出城外。在共產黨這邊,一下子冒出「饑民戰」,不得不妥為應付,也需要時間解決。
我們看看共產黨這邊當事人的回憶:敵人驅使大量市民出城,造成十餘萬市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僅在我師正面就湧出數萬難民。兵團指示,立刻把難民收容,轉運到解放區就近安置。我師方向的卡哨是難民出口之一。我民運部門協同雙陽、伊通、懷德等縣委、縣政府,轉運疏散,經過十幾個晝夜,才把難民疏散安置下來。”
龍應該引用了林彪在九月九日時給毛澤東的報告,她也告訴了你解放軍不讓市民出城。但她沒有告訴你圍城初時,解放軍只是對出城者進行嚴格的審查才給予放行。她沒有告訴你,出城的難民,並不能夠再進長春城。她也沒有告訴你,到了圍城的中後期,城內市民假如想要出城,要先經過國軍的搜括,包括了糧食以及槍械。
她更沒有告訴你,當大量市民在國軍以及解放軍的中間地帶死亡時,解放軍開始分批放飢民出城。並在城外搭了一個粥棚,收容當時的難民,並對難民發放難民證。
這些事情龍應台並沒有提及到。
從龍應台這本著作當中,某些讀者可能會覺得龍應台是對國共兩黨各打五十大板。但客觀事實上,在「兵不血刃」這一章節當中,龍應台就造就出了一些假象,使讀者們認為「長春圍困戰」之死了這麼多人,都是因為解放軍對長春市進行了封鎖,又不讓市民出城,所以都是共產黨的錯。
在《大江大海騙了你》當中,李敖說過了一句話,指龍應台只會看現象,而這些現象就是共產黨不對。
如果解放軍能夠提早讓飢民出城,的確可以令飢死的人數降低。也就是說,共產黨的確有部份的責任。但「殺民養軍」、「逐民出城」以及解放軍收容難民這些事情,龍應台卻著墨不提,是因為找不到這種資料嗎?可是「殺民養軍」、「逐民出城」這些事件即使在維基百科也有提及(!)。
縱使擁有華麗的文筆和豐富的情感,但是不是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掩蓋歷史的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