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从货币看中国历史(一)

来源: 河里的石头1 2013-11-07 06:08:1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00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河里的石头1 ] 在 2013-11-08 10:13: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大家要研究中国历史,就要真的花功夫去研究,而且不能只看官方历史,还要去看县志或者看考古的东西才行。另外就是千万不要把中国的复杂性进行单一化、简单化的描述。另外对儒家的研究也要更深入一些,几个不同阶段的儒家不要给搞混了。

北宋面临的问题有许多和明朝比较相似,如果你搞清楚了这个,你就明白了;如果搞不清楚,再读都没用。

大家估计都知道美国的弗里德曼吧,他的主要著作叫《美国货币史》,只要你懂中国货币历史,那么你就完全明白了。

中国的经济规模在宋开始就已经到了金属货币无法应付的局面,一旦没有足够的货币供应就对经济造成很大的通缩作用,这个时候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靠纸钞的出现,但是管理纸钞的难度比较大,你必须真正的压住通胀,压不住,纸钞就玩完了。

在纸钞的运用上,先是北宋的交子钱,这个是交子线的样子。




这个主要是北宋早期在成都发行的。

其实这个本来就是个存折而已,但是后来作为货币用了;而唐朝的飞钱不是货币,飞钱是汇票,就是异地存取服务;而汉武帝的时候还发行过白鹿皮币,这个也没有货币功能。

但是交子是有货币功能,开始是民间将存款凭证作为交换的货币用,后来出现官交子,就整顿了行业,还发牌照,还要准备金率,是28%。熙宁的时候伪造交子就是伪造官方文书罪。

当时出现纸币就是因为金属货币不够用。中国的货币从商朝开始是用铜币,这个主要是靠了安徽的铜陵的出产,大家都记得周宣王的中兴,其中就包括征伐江淮这边,非常可能就是冲这里去的。北宋因为不够铜就必须靠做铁币,因此对铁的需求量相当大,如果你考虑到手工业、农业和军事都要用铁,你就开始理解为啥北宋的炼铁业那么发达了,英国很多年(大概400多年)之后才开始赶上来。

这里大家提到了云南的铜,不过要记住云南是元代才拿下来的,宋朝的时候人家是大理国,唐朝的时候人家是南诏国。元朝的时候,占领云南主要还是控制茶马贸易,以控制青海游牧的部落,防止他们威胁河西走廊。

后来清朝因为吴三桂的三藩之乱,使得云南的铜紧缺,导致了清政府的铜元里面成色过低,而被市场抵制使用。

南宋的时候当然和金朝一样也用了纸币,但是真正的纸币大规模运用还是元朝的时候。

元朝早期的时候纸币还是发行得比较靠谱,但是到了晚期就失去控制了。而元末政治内斗导致管理停滞,加上通货贬值,然后黄河水灾,又冲了苏北的盐场,这些都是导致垮台的原因。

明朝朱元璋的时候也是缺乏铜,因为那个时候云南还控制在蒙古势力手里,所以发行了自己的纸币,就是大明宝钞。




这个比元朝初期还差,不限制数量,没有准备金,所以很快就悲剧了。

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不是财政收支,这个只是结果,大家要把书读透。

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通缩,经济通缩了财政收入肯定会受到影响吧?

有同学说,乱发货币是因为朝廷奢侈。大家看历史不要看岔了,不要以为政府就是穷奢侈导致乱发货币,这种看法源于公知的道德至上观点。

其实政府主要的财政压力,第一个是国防,用兵。比如宋朝和大辽、西夏、金朝、蒙古的战争。

第二个是救灾,就是哪里发生了大水灾、大旱灾,要组织物资救援。

第三个就是工程费用,黄河水灾导致决堤,要重修堤坝,要挖河泥清堵啥的。

这几个是政府财政最大的压力。

以前社会不是公民社会,民族认同感没有现在这样,你西北旱灾了,苏南人民就捐款了。以前这些都是朝廷的事情,你自己去救灾,让苏南的同学多交点,人家就老大不乐意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没有搞清楚。如果你经济缺乏足够的货币供应,光靠铜钱不够要发铁钱,说明你不缺少货币扩张的空间,因此发纸币不等于就会必然导致失控。

插一句,回答关于汉文帝的问题。你以为,汉武帝打匈奴的基础那是汉文帝的功劳?呵呵。

汉文帝的时候有一条政策是各郡国都有铸币权,所以中央财政不如地方财政雄厚,不然人家哪有财力可以和你叫板,最后搞一个7王之乱?

汉武帝的时候重新确立了中央的铸币权,然后搞官山海,搞平准和均输才有财力打败匈奴。这个盐铁论里面清清楚楚,可以看到大家吵架的关键。

回来说货币。

如果你要增发货币的需要,那么纸币其实是可以代替铁币的,那么如果你控制得当,其实是没有大问题的。这其中的一个奥妙,就是纸币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稀释了金属货币的价值。

通缩的时候,货币值钱,物以稀为贵,当然对现在的主要货币的持有人造成不利影响,因为银根紧,我放贷的利率更高哈。这些持有货币的同学,现在的名词叫做利益集团。

那么这些同学,作为金属货币的主要持有人和囤积人,当然要处心积虑,破坏你的纸币发行了。

这个时候,为了保证纸币的国家信用,其实是要禁止金属货币的流通的。

比如在美国大萧条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就颁布了换金令,宣布你的黄金啥的,必须到美联储换掉。如果不按时间做,抓你坐4年牢房,罚款相当于现在的25万美元。

其实看王安石变法就有用货币手段解决财政困难的想法,其中尤其是青苗法和均输法都是这样的想法。

青苗法就是搞了个农业银行向农民放贷,结果人家高利贷的同学们不高兴了,于是人家就把农业银行也搞成了20%的高利贷。

均输的话,其实是汉武帝的旧路子,但是已经是自己出本钱搞国企了。

那么到了明朝,大家知道,因为宋朝的时候丝绸之路就切断了,所以走海上了,这个时候民间就出现了海外来的银子了。在明英宗正统年间,皇帝就下诏接受银子作为官方硬通货,这样的话日本就成了中国的中央银行,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银子,主要是日本提供。

日本的银子,就是今天美联储的美元哈。

那么中国的各种丝绸、瓷器啥的就去了日本,然后日本的银子就过来了。

当时日本的倭寇,其实是包括了沿海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的走私武装,后来包括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海盗。他们想做的事情,都是要用银子到中国买东西,然后倒卖发财。

这样的话,纸币就完全不需要,银子就变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投放货币。

其实和改革之后,美元流入中国起的作用很相似。

这之后就发生了西班牙人在美洲抢到了大量的银子,这些就全部流入到中国来了,所以到了隆庆的时候,银子就是主要的货币。

在这个背景下,不论是张居正的改革,还是一条鞭法,还是彻底搞定蒙古威胁,都是在这个银子大量流通的背景下完成了。

但是后来美洲的银子枯竭了,于是明朝就要通缩了。

明朝的最大问题,就是你要用银子当货币,就要控制银子的来源。如果那个时候不知道美洲,最起码也应该大军去日本,象周宣王那样,控制自己的货币来源吧?

结果不是,让日本大发其财,过了些年头,人家就要从朝鲜往北京打了。

清朝的货币政策,基本就是明朝的翻版。但是不光是银锭,就是大家电影和电视上看到那种,要么拿几粒碎银,要么拿个银元宝。

其实后来在中国流通,有各国的银元,连鸦片战争赔款都是用洋元赔偿的,后来因为不够,为了赔款才开始自己铸造银元。

其实和当年的美国一样,在中国流行比较大的是墨西哥鹰洋。




中国后来自己搞的银元,除了光绪银元,还有民国的袁大头和孙小头。

比较好玩的就是当我党在瑞金建立割据政权之后要发行自己的货币,结果做的模子就是墨西哥鹰洋,所以苏维埃政府的银元上面写的是西班牙文Republica Mexicana(墨西哥共和国)。为了验明正身就在上面用扦子敲了三下,就是一个“工”字,说明是工农苏维埃。

而到了共和国才真正建立起了有信用的纸币制度。

国民政府的金元券就不好意思说了。当时除了各种银元,鸦片也是通用的货币。

确立自己的信用纸币,再走向国际化,这个是开创历史的伟业,如果这个解决了,中国经济的潜力基本就是无穷的了。

因为控制自己的货币,作为自己经济,包括对外贸易的主要依托,这个就是今天“去美国化”的真正含义。

也许从货币这个的角度去理解中国历史,也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所有跟帖: 

蒙元的纸币是最不靠谱的!完全是为了掠夺百姓的财富而用的! -沈成涵- 给 沈成涵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7/2013 postreply 19:54:00

令人耳目一新啊 -JohnnieYoung- 给 JohnnieYou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8/2013 postreply 15:40: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